高某,男,73岁 失眠一年,午夜醒后再难入睡,靠服地西泮维持。夜间身热多汗,素来痰多,咽干,目赤,大便涩滞。舌淡紫胖润,脉弦似数。按少阳证试治,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小效,再投不效。细询之,目眵(俗称眼屎)较多,鼻如冒火,且于冬季加重。反复思考,次证咽干、目赤、鼻如冒火等属阴火所致,非少阳之证,失眠为阳虚不能入阴使然,不然诸症何以夜间、冬季加重。 改予温潜之法,潜阳封髓丹加味: 砂仁30g,附子25g,龟甲25g,黄柏15g,肉桂10g,炙甘草30g,炮姜20g,龙骨30g,磁石40g,酸枣仁30g,茯神30g,牛膝15g。 七剂后能睡到后半夜2时,夜间身热多汗显减,咽干鼻热亦减,守方附子加至30g,七剂后睡眠达到六小时,自觉很满意。余证均减,守方十剂,两年后因他病求医,言失眠症迄今未发。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咽干、目赤、鼻如冒火、大便涩滞, 一派火热之象。 然舌淡紫胖润,可知非为实火, 亦非少阳之目疼鼻干目眩。 潜阳封髓丹为潜阳丹 (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砂仁一两,甘草五钱) 和封髓丹 (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合用, 治疗阳虚之阴火妄动。 砂仁用量尤大, 郑钦安谓“西砂辛温, 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
|
来自: 恬庐居士sktw7b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