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针临床常见病症基本思路(二)

 中医药方便 2019-11-27

《黄帝内针临床常见病症基本思路》是本人根据黄帝内针法则,结合本人自学习内针以来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而整理的,试图在临床常见病症运用黄帝内针时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这是本人的一种尝试,至于能否达到初衷?还需大家多提宝贵意见,需要说明的是:大家运用时,应该根据黄帝内针的法则灵活运用,而不要刻意模仿、照搬照用。

(接上文)

2自汗

临床表现:自汗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          响,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           甚,多伴有汗出后形寒、疲乏、         神倦、头晕睡眠障碍等症状,         也有局部出汗的情况,多见于头         或手足心、腋窝等。
内针治疗:局部汗出,取三焦、经络同气,         如头汗出,三焦定位上焦,取手或         足部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厥阴经;手或足部汗出,可取足         或手部对应,也可取百会、四神         聪。全身汗出,可涉及到三阳经         或三阴经。一般男左女右取穴。

3盗汗

临床表现:盗汗是指在睡眠中汗出,醒来自      止,会出现手足心热、心烦口干等症                 状。

内针治疗:同“自汗”条。

4半身汗出

临床表现:半身汗出指病人或左或右仅一侧身        体汗出的症状,也有表现为上半身        或下半身汗出,,或 见于左侧,        或见于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         见于下半身。

内针治疗:如汗出在左侧,则在右上肢或右         下肢取穴,再根据出汗的部位选择         经络同气和三焦同气,反之亦然;        如出汗在上半身,三焦定位上焦,如       胸部汗出较多,则在三阴经、阳明       经,任脉上取穴;如在背部汗出较        多,则在太阳经、督脉取穴;如出汗       在下半身,定位在下焦,阴阳倒换到      上焦,在三阳经或三阴经取穴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