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口蹄疫预防及治疗,收好不谢!

 农牧家人 2019-11-27

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

病因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在不同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变异,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性目前我国有3个亚型,即A、O、亚洲I型。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皮及淋巴液中。本病主要经呼吸和消化道感染,也能经黏膜和皮肤感染。其传播既有蔓延式又有跳跃式的,它可发生于一年四季。

症状

  潜伏期平均2~7天,病牛体温升高40~41℃,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闭口、流涎。1~2天后在口腔内出现水疱。此时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采食、反刍完全停止。蹄部水疱,并很快破溃出现糜烂。治疗不及时,继发感染化脓、蹄匣脱落。

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虚弱、肌肉震颤、特别是心跳加快,因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这种病型称为恶性口蹄疫,病死率高达20%~50%,主要是由于病毒侵害心肌所致。犊牛患病,死亡率很高。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防疫消毒制度 ,场门口要有消毒间、消毒池,进出牛场车辆必须消毒,选择药品氢氧化钠、聚维酮碘等消毒液,每周1次圈舍消毒,每月1次全场消毒。

坚持进行疫苗接种 定期对所有牛只进行系统的疫苗注射,一般建议牛4个月注射疫苗1次,1年3次,选择口蹄疫AOI型三联苗。

治疗

已经爆发口蹄疫的牛场,圈舍每天坚持消毒,环境卫生打扫干净。

治疗原则:强心、补液、抗病毒、防治继发感染。

发病初期全身治疗:(1)樟脑磺酸钠注射液;(2)板蓝根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3)口蹄心肌康或者盐酸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

口腔局部处理:用聚维酮碘1:100毫升稀释液冲洗口腔、蹄颊,溃疡面擦碘甘油或者冰硼散。

提高体机抵抗力: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粉和多糖宝粉剂,补充能量和维生素。

恢复后期调整肠胃功: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饲料中添加缔一菌,口服“催牛”健胃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