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科举落榜之后,无奈中写下一首古诗,一生的命运,从此尽数改变

 江山携手 2019-11-27
文字是情感的凝华,诗词是文字的结晶。一首古诗,一首词,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和深藏的情感。
古人写诗作词,今人品味经典,欢迎各位文友,和张凡一起,品万古诗词,看百态人生。
(文·张凡)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人生就是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到最终的命运,是否会发生改变。所以才需要去慎重的对待,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做好每一刻的自己。
正所谓,“胜败兵家事不期”,在人生中,亦是如此,能够做一个永远的常胜将军。而对于古代的那些文人,他们人生中最为浩瀚的战场,则莫过于,那一场可以金榜题名的考试——科举。
可是正如上文所说,有人可以金榜题名,一跃成龙,自然也会有人名落孙山,黯然归还。而在1200多年前的那一次应试中,却有这样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他科举落榜之后,无奈中写下一首古诗,一生的命运,从此尽数改变。
然而这一次命运的巨大转变,却并非朝着光明的方向,而是彻底地将他,推进了永无出头之日的深渊。但是也正因如此,使得这世间,多了一位寄情山水的潇洒诗人。
那一天,应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满怀信心而来的他,却并未在提名的金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他的心情,瞬间从光芒万丈的巅峰,跌到了深深的谷底。
回首往日时光,都已似流水般匆匆而去,转眼间,他已到了不惑之年。看着人生的大好年华,已经过去大半,他心中焦急的同时,更有一种忧虑和颓废之感。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说,当真是一种煎熬。
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他终于又一次提笔挥毫,写下了这一首,足以影响他整个人生的古诗。
《岁暮归南山 》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空有才华于身,不得用武之处,已经有太多的人杰,在这种无奈的处境之下,被彻底掩埋。他不愿看着自己,重步那些人的后尘。
想要休书一封,直接进谏皇帝,可是又担心自己人微言轻,上天无路。思量着就此归隐故园,但是却又心有不甘,恐怕白费了满腹经纶,蹉跎了一世年华。
又是一年将尽之时,岁暮冷冽的寒风,穿透身躯,吹动着他的内心。他已然不复如日中天之年,若在此时归隐,余生必然无望。
可现实的处境,却又让他看不到任何希望,“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为何心中的梦想,竟是如此难以实现。
为何所有的坎坷,都要让他深刻体会。
似乎是上苍听到了他的呼唤,在他即将退缩之际,终于再一次为他打开了,一道走向光明的缝隙。
不久之后,他得以在故人家中,有幸遇见当朝皇帝。此时,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将这首诗,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他万没想到,所有的一切,都因为他这一次轻率的举动,而彻底破灭。
“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读罢此诗之后,皇帝只留下这一句冷冷的质问,起身拂袖而去。
只留下不知所措的孟浩然,痴痴地站在原地,眼中充满了复杂的神色,有恐惧,也有懊悔,还有深深的绝望!
今日的一切,已经昭示着,他往后的人生,再无任何希望。伴君如伴虎,天意高难测,谁曾想一句无奈的心声,竟会惹得龙颜大怒,使他葬送余生。
他科举落榜之后,无奈中写下一首古诗,却不知一生的命运,也从此尽数改变。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他自己的疏忽大意,一切都难以评说,唯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谁也不知道人生的下一刻,会发生怎样的变数。对于未知的未来,只能慎重以待,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尽管无法尽如人意,但至少不要留下,类似于这样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