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腹针处方(225个典型病例),拿筷子也可以点穴应急自救

 天骄66 2019-11-28

2017-12-27 11:08

导读:《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收集了截至2016年1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中的以腹针疗法为主体的典型病案,共涉及100多个常见疑难病症,225个典型病例,225个腹针处方,系史上最全腹针处方大全。

编者按

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和先天经络学说指导下,按照理、法、方、穴组方原则,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来调理人体脏腑经络局部以达到脏腑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林超岱教授于2005年8月提出)

腹针疗法以其安全、无痛、速效、便捷的优势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受到广大医者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运用。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收集了截至2016年1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中的以腹针疗法为主体的典型病案,共涉及100多个常见疑难病症,225个典型病例,225个腹针处方,系史上最全腹针处方大全。

作者林超岱主任医师对于一类病症或单病症点评后均给出自己的腹针处方,并按针刺深浅、取穴单双规范地标示在“林超岱腹针处方图”上,融会贯通,易于掌握,以供读者临床参考。

该书除了点评语言主要从学术角度出发外,亦追求教授大众看懂腹针处方图,并能在家中用筷子进行腹部点穴,以便应急之需和养生保健。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实用性。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自2017年10月中旬上市至今首印3000册基本售罄,好评如潮,供不应求,已于近日加印5000册。

者摘取头痛、耳聋耳鸣、过敏性鼻炎四个典型病案与同道共享,以飨读者。

头 痛

【1 案】

男性患者,67岁。在我院神经科住院,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编者注)术后出现头痛不适,头痛以前额部为主,性质为胀痛、搏动性头痛,神经科医师以颅痛定等药物常规处理后无效,考虑头痛原因与手术后静滴扩血管药物有关,但因病情需要,不能停止该药物使用,故请我科医师会诊,尝试以针灸处理,会诊以腹针治疗。处方:引气归元,商曲(双)浅刺。针刺后约5分钟,患者诉疼痛症状减轻,10分钟后明显减轻,仅余轻微头痛不适,继续留针30分钟后,再以皮内针在上述穴位中选取中脘、气海留针。次日再访,病人诉已无不适。(图1-1)

[朱晓平.腹针临床应用心得.首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271.]

  • 点 评

本案处方正确。“引气归元”是薄智云教授最著名的若干处方之一,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4 穴组成,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本案头痛因于 DSA 术后,似可理解为外因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故用引气归元以补气行气活血,加之商曲疏通气血,起效迅速。(林超岱腹针处方图 1-1)

耳聋耳鸣

【183 案】

张华平,男, 44 岁。主诉:脑鸣 5 年。现病史: 5 年来因失眠焦虑服用百忧解及镇静安神药治疗,某日服药后持续入睡 13 小时,醒后自觉脑嗡鸣,呈持续性,后来我科以传统体针针灸治疗,经治 1 疗程后失眠缓解,脑部由嗡鸣声转为嗞嗞声,呈间断性。此后再针灸获效不显。今年 9 月初来我科,继续以传统体针治疗 7 次无效,遂改用腹针治疗。取穴:中脘(深刺)、下脘(深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滑肉门(双,中刺)、阴都(双,浅刺)。经治 3 次,脑鸣大减,现仅于入睡前有极轻微嗞嗞声。(图 183-1)

[艾宙 . 腹针疗法临床验案 . 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2007:141.]

【184案】

廖颖英,女, 34 岁。主诉:脑鸣两年半。治疗经过:患者于两年半前顺产一女,产后出现左脑轰鸣,入夜尤显。传统针刺治疗疗程后脑鸣减轻,继续第 疗程则无效,遂改用腹针治疗。取穴:中脘(深刺)、下脘(深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滑肉门(双,中刺)、阴都(双,浅刺)。经治 次,脑鸣大减,现仅于安静状态偶有咝咝声。(图 184-1

[艾宙 . 腹针疗法临床验案 . 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2007(3): 141.]

  • 点 评

本案处方正确。效果明显。(林超岱腹针处方图 183、 184-1)

过敏性鼻炎

【192 案】

患者,女, 50 岁。因间断性鼻痒流涕 年余,于 2013 年 5月 12 日就诊。患者于2009 年春季出现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水样涕,于北京某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予抗过敏药物口服治疗。近年来,每年春季发病,采用口服抗过敏药物配合中药汤剂服用,症状控制尚可。本次就诊时患者诉鼻痒难忍,一次连续打喷嚏个数达 10 个以上,每日擤鼻次数达 10 次以上,鼻塞程度常需用口辅助呼吸,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伴有眼痒、咽痒等不适,面色晦暗,眼周黑眼圈明显,乏力倦怠,少气懒言,纳少,眠差多梦,小便正常,大便溏。舌质淡暗,苔腻,脉沉细。诊断:过敏性鼻炎。辨证:肺脾气虚。治疗原则:健脾益肺通窍。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旁(双)、气穴(双)、滑肉门(双)、上风湿点(双)、中脘上。操作:使患者暴露腹部,常规皮肤消毒,选用 0.20mm×40mm 毫针针刺,留针 30 分钟,用红光灯照射腹部。每星期治疗 3次。引气归元深刺,气旁、气穴、滑肉门中刺,上风湿点、中脘上浅刺。双侧迎香斜刺。第一次治疗后患者诉鼻塞好转,打喷嚏次数减少。按上方再针 次后,无明显鼻塞,一次连续喷嚏个数在 个以下,眼痒、咽痒程度明显减轻,乏力感减轻。共治疗 12 次,患者已无连续喷嚏,鼻痒、鼻塞流涕症状消失,眼痒、咽痒感消失,面色较就诊时有光泽,眼周黑眼圈变淡,夜间睡眠多梦情况好转,无明显乏力倦怠感,大便成形。(图192-1

[刘爔,刘云霞 . 腹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体会 . 第十七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2014: 2.]

  • 点 评

本案处方正确。与上案相比加了双气旁、双气穴,增强补肾功能,亦有道理。(林超岱腹针处方图 19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