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玉玲博士发现生物电循环系统

 昵称67228560 2019-11-28

一、生命循环系统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医学常识,就是心电图消失,生命就终止。人死了,肉体还存在。王玉玲博士研究发现,生物是一个合成词,是生命与物体的合成而成。也就是说生物是由两个物质循环系统组成(图1-1 生物组成图),一个是人体结构系统即肉体,肉体是物体的空间性;另一个体系是生物电循环系统即能量体,能量体就是生命,是物体的时间性。这两个系统的相互依存、高度统一,并通过有序的方式与外界进行着空间性(结构)和时间性(电性)的交换,这就是生物的科学定义。

生物的生命性即电性,是高度有序的集成系统,从分子、细胞、器官、整体以及与环境电性(能量)的相互转换,就形成了生物电循环系统,就是生命的本质。心脏跳动被医学界用来诊断死亡,心脏的跳动标志是心电图,心电图是从人体体表测到的生物电,所以,当生物电消失,生命就终止。这个定义完全符合中国祖先科学宝典中的记载,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中“阴阳者,生杀之始本”。

在此以前,科学界对生物与生命的定义是模糊的,一直将生物与生命等同起来,这是对生命认知的混淆,也造成了生命学与生命物体学的根本误区。王玉玲博士于2014年发表文章,科学论证了生命的本质,科学界定生命与死亡的论文。

二、人体物质组成的双重性?

中医的理论之一指出:“经络不通则痛”,这说明,中医早就认知疼痛是一个独立的阴阳变化系统,然而,3000年后的今天,中医的理论基础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描述的物质基础,王玉玲博士发现的生物电循环是人体认知的基础,更是一切症状与功能的物质基础 (表1-1)。

三、西医医学发展困惑

(一)不认知人体物质组成的双重性

(二)错误地把人体结构当着生命

(三)忽略人体生物电循环系统的意义

(四)过分强调人体结构的治疗

载自北京神康康复医院王玉玲教授专著《养生保健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