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医话】疑难杂症中医治验(一):厥冷证

 仕仕霖霖 2019-11-28

作者简介:

吴润秋,湖南省知名中医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基础理论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医基础学会湖南分会会员;从师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聪甫研究员。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研究方面学术造诣较高,在内科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病、肾病等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颇有心得。

厥冷,即手足不温或寒凉为主的一类病症。病者多自认虚寒而服温补之品,医者不详察而用温热之药,以致误治者多。此证病机,血虚而寒、阳气衰微者固然有之,但肝气郁结、湿热遏阻、邪热内盛者亦不少,临床须仔细辨别,所谓“见寒毋治寒”是也。笔者从医数十年,不同病机的厥冷证均遇到不少,现将典型案例报告如下,以飨同道。

血虚寒凝致厥

患者,女,40岁。主诉:手足寒冷5年多。5年前,患者人工流产后,手足始感不温,逐渐寒冷,特别到秋冬季节,手寒冷至肘,足寒冷至膝,下冷水疼痛,夜卧被褥中难温。多次服中药、进补品而少效。近来症状加重,且手足出现冻疮,故来求治。刻诊:按其手凉,指尖皮肤苍白,右手无名指、小指关节处有冻疮各一,皮肤潮红,足趾尚无冻疮;月经量少,色淡;望其面色白而少华,诊其舌淡、苔薄白,脉细如丝无力。病是血虚寒凝之厥,治当养血温经通脉,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处方:当归10 g,白芍10 g,桂枝10 g,吴茱萸6 g,细辛3 g,通草10 g,炙甘草10 g,生姜10 g,大枣5枚。7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另嘱其用干红辣椒5个,切断,开水冲泡,待水温适宜时,洗手泡足,1次/d,15 min/次。

2诊:冻疮已愈,手足始有温感;舌脉同前。予上方继进7剂,煎服法同上。

3诊:手足寒冷基本消除,按其手觉有温感,手指皮肤红润,面色亦现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有力。用补气血之剂调理半月而痊愈。

按语:《伤寒论》第351条原文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1]第352条原文云:“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1]此案因流产后血虚,调养不当,日久血虚生寒,经脉不通,阳气不达,故见手足寒冷。寒凝血不流,故手指皮肤苍白,生冻疮。面白少华,脉细如丝无力,月经量少,色淡,皆血虚之征。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方中当归、白芍、炙甘草、大枣补血养血;桂枝、通草温经通脉;生姜、细辛、吴茱萸散寒。外用干红辣椒水浸泡手足,起到局部温经散寒、通脉活血的作用。病属血虚寒凝,故温阳少效。

邪热内盛致厥

患者,男,25岁。主诉:发热3 d,继而手足厥冷。患者因感冒而发热,体温38.5~40 ,无汗,服清热发汗西药,汗大出后热减,旋即复发热。3 d以来,病无减轻,故前来就诊。刻诊:高热,体温40 ℃,汗出,恶风,气喘,心烦,饮食、二便如常;按其胸腹灼热,但手足寒凉;舌尖红,苔黄干,脉滑数。此乃伤寒热邪壅肺,阳明热盛之厥逆之证。治当清热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处方:麻黄5 g,杏仁10 g,生石膏(先煎)12 g,炙甘草10 g。2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诊:服药后热减,体温38 ℃,喘平,手足稍温,汗出口渴,小便黄少,精神倦怠;舌红苔黄,脉滑数。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养阴。处方:生石膏(先煎)15 g,知母20 g,西洋参(打粉,冲服)10 g,大枣15 g,炙甘草10 g,粳米30 g。2剂,煎服法同上。服药后,热退,体温正常,手足温如故,余症皆平而愈。

按语:本病伤寒,邪初在太阳,因发汗不当,邪热内陷入里,壅实于肺则喘,热盛于阳明经则四肢厥冷。治疗首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清热宣肺平喘,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养阴,热退则厥回而病得愈。《伤寒论》第63条原文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原文所谓“无大热”,实际上是指大汗出后,当时热有稍退,但旋即又复大热。故用麻杏甘石汤清宣肺热。热盛阳明之经,热深厥亦深,故病见高热反而手足厥冷。清泄阳明则热退厥回,高热伤津耗气,益气生津则烦渴止,白虎加人参汤最为宜。《伤寒论》第26条原文云“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本证高热厥逆,若治疗不当,进一步可致神昏抽搐之重证。

湿热遏阻致厥

患者,男,35岁。主诉:腹冷3个月。患者初起因受寒冒雨,逐觉全身酸胀不适,但未在意。渐感腹中冷,吹风后腹冷加重,出现腹泻。经中西药治疗,时轻时重,服热药则加重,延至今日。刻诊:解衣观其腹部,大热天竟在腹部缚一厚棉垫,食欲不佳,口干少饮,大便溏,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证为湿热中阻,阳气郁遏。治当清热利湿,方用王孟英的连朴饮加减。处方:黄连10 g,黄芩10 g,厚朴10 g,法半夏10 g,栀子6 g,石菖蒲5 g,茯苓15 g,滑石15 g,甘草5 g7剂,1/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诊:服药后,腹冷逐渐减轻,已去掉棉垫,饮食增进,大便成形;舌稍红,苔薄黄,脉弦。湿热大退,余邪未清,予原方加减。处方:黄连5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山药10 g,党参10 g,炙甘草10 g。5剂,煎服法同上。药后病愈,未再复发。

按语:腹乃脾胃之外府,此证腹冷缚棉,乃中焦湿热遏阻,阳气郁而不能外达所致。受风引动在内之湿热,则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是湿热之明征,热证服热药为误治,故加重。治当清热利湿,方用王孟英的连朴饮加减。用黄芩、黄连、栀子之寒药以清热;用茯苓、法夏、厚朴、滑石、石菖蒲以化湿、利湿。热清湿去,阳气通达,腹冷诸证得除。叶天士所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也。

肝气郁结致厥

患者,女,42岁。主诉:手足经常寒凉不温3年。曾中、西医治疗而少效。刻诊:手足寒凉,口苦口干,心烦,眠差多梦,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不畅;精神常抑郁,喜叹息,两胁闷张,疲乏少力;痛经,月经推迟,色暗红,有瘀块;舌尖边红,苔黄,脉弦细。此乃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少阳枢机不利,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所致。治当疏肝解郁,方用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12 g,郁金10 g,赤白芍各10 g,枳实10 g,黄芩10 g,川芎10 g,当归10 g,山楂15 g,党参20 g,炙甘草10 g7剂,1/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嘱其加强运动,调节情志。

2诊:手足稍温,口干苦减,食欲增加,心情稍舒,叹息、胁胀仍有;舌脉如前。予上方加车前草15 g,益母草15 g。14剂,煎服法同上。

3诊:手足温暖,叹息停,胁胀除,口不干苦;舌淡红,苔薄黄,脉细。以调肝脾,补气血善其后。

按语:此证由于长期的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则胁胀,喜叹息,精神抑郁;肝郁则阳气不达四肢,而见手足寒凉不温;肝郁化火 则口苦口干,心烦眠差。“肝为血室”,肝郁气滞则经脉不畅,痛经,月经推迟,有瘀块等症出现。治当疏肝解郁,气行则阳达,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枳实行滞;黄芩、车前草清泻肝热;当归、川芎、芍药、益母草养血活血调经;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山楂消食且能活血,配当归可缓痛经。

阳气衰微致厥

患者,女,71岁。以“休克”由医院急诊科转入病房治疗。患者系某厂退休工人,一人居住。一周前,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咳嗽,腹泻,日泻十余次,卧床不起。素来要好的姐妹们发现患者有四五天不曾下楼,于是,到其家探望,发现患者奄奄一息,急送医院治疗。经查血压为60/40 mm Hg,体瘦,肤冷,已不腹泻。给输液支持,加多巴胺升压,中药健脾益气治疗。治疗3天,血压维持在70~80/50~60 mm Hg之间,升压药一旦撤除,血压即回到原来的水平,病情无好转。

当晚笔者值班,经仔细诊察,患者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舌淡,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结合发病情况,当前病属少阴厥证无疑。即处方四逆加人参汤,益气回阳救逆。处方:红参15 g,炮附片10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当即煎服1次,翌日清晨服1次。

2诊:上午查看,患者精神大增,四肢转温,脉细有力。测得血压90/60 mm Hg,病有转机。上方再进1剂,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下午、晚上多次测血压,血压稳定在100~90/70~80 mm Hg之间,撤掉多巴胺。

3诊:第2天查房,血压已经稳定,四肢温暖,脉细数,舌红少苔。当前应急救其阴精,方用三才汤。处方:天冬20 g,生地黄20 g,西洋参10 g。3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服药2剂后,舌上出薄白苔,舌质转淡红,脉细有力不数。阴精将复。服完余剂,痊愈出院。

按语:本病辨别,关键在于:下利、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昏昏欲睡。病属伤寒少阴病。《伤寒论》第281条原文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1]第317条原文云:“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1]。治当益气回阳救逆,方用四逆加人参汤。第2天查房,患者四肢温暖,脉细数,舌红少苔,属阴亏表现。因下利数日,阳脱阴亏,四肢厥逆时急当回阳,一旦阳气回复,阴亏之机随显。治当急救其阴精,方用三才汤。三才汤,源于张从政《儒门事亲》之“三才丸”[2],由天冬、熟干地黄、人参组成。本案用生地黄是切合该病证的。《易经》以天、地、人为“三才”,故以此名方。本病治疗,关键在于先回阳,继救阴,药味少而力宏。其中阳虚、阴虚转化之机是本病发展之必然。医者务必时时细察,方能随机而治,大病、重病亦能妙手回春。    

参考文献

[1]  张仲景.伤寒论[M].钱超尘,郝万山,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张子和.儒门事亲[M].邓铁涛,赖畴,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编辑:刘国华)

下载《中医药导报》APP,遇见更多中医大咖
商务合作电话:0731-85415606
APP下载通道

作者:吴润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