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澄怀观道'——李刚师生13人美术作品联展作品选

 mengk4fz0yyf5h 2019-11-28

前言

“澄怀观道”语出《宋书·隐逸·宗炳传》“(宗炳)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道是中国文化中最高的概念,也是古人向往的最高境界,道不可捉摸,难以实证,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将道作为终极目标来追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若道可以被体悟,那么一定是在“澄怀”之中。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的“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荀子的“虚壹而静”等,俯拾即是。“澄怀观道”不仅是留意山水的感悟,也是悟道修行的法门,更是艺术创作的前提。

“澄怀观道”在宗炳所撰《画山水序》中表达为“澄怀味象”,“味象”是“观道”的另外一种表述,也代表了不同的方法。如果说“观道”是史书中从旁观者来记录宗炳的想象,那么“味象”就是宗炳作为一个画家的切身体会。山川、江河、树木、花鸟、草虫总是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驻足,拨动心弦。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观照,也会切实的显现在艺术作品中。这样的一种显现并非是当下的专利,在上古时期的彩陶中便可看到一些端倪。马家窑文化中的器物表面,无论是螺旋纹、连旋纹、波状纹、蛙人纹等都承载了先民对外部世界的体悟,纯洁、清白、如同盛开的莲花,没有丝毫的“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许就是“澄怀观道”最大的注脚。

此次展览便是在李刚老师的带领下,对“澄怀观道”一语的实践与汇报性总结。李老师带领我们深入自然,不是单纯的处于自然环境之中,更多是的放下自己的成见,摆脱“机心”,达到“澄怀”的目的,我们在山中静坐观景,在溪旁听水,在松下望霞,在石上格物,在云起云落中重新认识自我。另外,此次师生展是一次汇报总结,也是一次全新的起点,我们尝试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新认识绘画,也希望能够从绘画中反哺己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作者:郭瀛洲(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在读)

高兴志

张存良作品

张存良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美术师、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研究院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系主任炎黄艺术馆馆长崔晓东先生工作室画家、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朱红晖工作室画家、中国教师书画院画家、临洮县沁园春国画院副院长、临洮县美术家协会理事、临洮美术馆画家、临洮县政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定西市政协委员、临洮县政协常委、临洮县经纬艺术馆馆长。

《相依》入选第三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

《清风徐来》入选“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手可摘星辰》入选“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雨后看家家更美》入选“201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生态与时代走向”。

《航天夜韵》入选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梦想起航》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甘肃美术作品选拔展”。

《禅之夜色》入选第一届“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

许波作品

张志辉

文章来源于|存良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