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是高安到宜丰:出高安北城阜城门,或城西钟秀门,经西门、月潭、七里桥、八里巷、望城岗、湧桥、菜田岗、坳子上、斜桥、岗上、村前,过苏溪桥进入宜丰县地界;一条是高安到上高:出城南高明门,经南门皮家、青石桥、聂圩李家、古桥、上湖、挂榜、蛇子坑、铺前、灰埠圩、梅湖罗家、庙前、敢子垅、石头街、过华阳村进入上高县地界。一条是高安到清江:出城南高明门,经南门皮家、两路口(即青石桥)、樟树聂家、珠湖村、黄沙岗、长沙铺、莲花塘、墙里、新街、铺背、高岗、上保、礼港、姜家渡,过肖江进入清江县地界。 除了与本州(路、府)衙门辖区内的三县联系外,高安还得加强与省城以及邻县的联系。因此,除了本地的三条官道外,高安还有四条联系外界的官道。分别是高安通省城豫章(今南昌市)的官道:出北城东门“豫章门”(也称迎恩门),经五口桥(在今筠州大桥西北角)、黄泥岗、漾塘、祥符观、古楼、大城、过招山进入豫章地界;高安通丰城:出南城朝阳门,经小珠桥、茶亭、蛟湖、后茜、七里庙王家、赵家山、单家圩、火石桥(今魏家)、过马鞍岭进入丰城地界; 高安通奉新:出北城拱辰门(今高家巷),经连锦桥、下庄刘家、赶车垅、莲花、常家巷、杭桥、姑婆大坵、东子岗、过峦岗进入奉新县地界;高安通新余:出南城高明门,经南门皮家、两路口(即青石桥)、樟树聂家、上湖、大路陈家、铺前、灰埠圩、梅湖罗家、上车、鸡公岭、杨柳坪(今相城镇)、冷塘、上堆、田南、义城张、对门、过傅家圩进入新余地界。  在古代,为了加强边境地区和重要津关的军事防守,高安还在英岗岭、灰埠镇两地设置了巡检司。“巡检”,意思是“巡视检查”,这一官职早在宋代就开始有了,主要设置于沿边或关隘要地,或兼管数州数县,或只管一州一县。均以武官任之,以缉捕盗贼、查禁走私为其专职,受州、县指挥。英岗岭位于高安南部边境,与原来的清江县相邻。而清江县不仅有连通鄱阳湖、长江的赣江,而且还有江西特大的盐乡与药都,因而无论是军事扼制还是查堵走私,英岗岭的地理位置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开始,瑞州府遵奉新任皇帝朱元璋在全国遍置巡检司的诏令,设立了英岗岭巡检司。 英岗岭巡检司设立后,这里的官道自然得跟上。于是,从高安城到英岗岭,就出现了一条新官道:出高安城南高明门,经南门皮家、两路口(即青石桥)、樟树聂家、上湖、横港毛家、六合山、天子岗、太阳圩,到英岗岭。明亡后,各地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清王朝建立后,大概觉得英岗岭的地理位置已不那么重要,遂于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当时的瑞州府便把英岗岭巡检司给裁撤了。过了百来年,到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估计灰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瑞州府又在灰埠镇恢复了巡检司的设置。 灰埠镇设置巡检司之后,并没有增修新的官道,因为当时已经有了一条途径灰埠通往上高与新余的官道。乾隆皇帝之后又过了嘉庆、道光两任皇帝,到乾隆后的第三任皇帝(咸丰皇帝)上台时,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发生了。就在咸丰皇帝登基的这一年(咸丰元年),也就是公元1851年,广西地区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太平军起义。清廷闻讯,即调重兵围剿。围剿未果,太平军乘势北上,一举攻占天京(今南京),并在此扎营安寨,建立了新王朝——太平天国。  太平军在天京站稳脚跟后,从咸丰三年(1853年)6月开始进行北伐西征,意欲最终推翻清王朝,占领全中国。咸丰五年(1855年)1月,西征大军进入江西。清廷湖南籍重臣曾国藩受命组织湘军大力围剿,江西巡抚也急调本部抚标前往助战。时任江西抚标右营游击将军的卢元发正是我们高安龙潭的湘溪卢家人。湘溪卢家位处锦河北岸,正好位于高安城与灰埠镇之间。相对而言,湘溪卢家距离灰埠更近些。作为家住高安湘溪的江西抚标右营游击将军,卢元发肯定少不了常回家看看。 因为湘溪距离灰埠镇不远,可以说就在锦河的斜对面。而灰埠镇不仅设有瑞州府管理地方治安、查验官府税收的巡检司,而且还有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就设立的军事守备站(时称守塘)。这两个部门,平时除了负责巡视治安外,还要负责组织训练民兵,以备平时缉盗,战时出兵之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这两个部门无疑变成了卢元发在高安可以借助的兵力。 为了自己进出家乡的方便,也为了灰埠、县城、乃至高邮守塘官兵联系自己的方便,卢元发希望能将自己家乡原有的民间小道改成直通县城的官马大道。于是府衙县署便发动沿路乡绅出钱,百姓出力完成了身为将军的卢元发的愿望。湘溪卢家人听说要为自己家族的卢将军修路,那积极性就更高了。村民门认为,与其说是为卢将军修路,还不如说是为自己修路。因为路修好了,出行最多,最方便的还是世代生息于此的本地人啊。  于是,湘溪卢家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将原来的羊肠小路予以拓宽筑实、铺上石板,还将湘溪之上低矮的木桥改建成可以通行军队马车的长条大麻石铺架的三拱石桥。此桥在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为阻滞日军而炸毁。抗战胜利后,在乡绅卢福声家族的倡导和捐助下,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重建,并加高加宽了。其中捐资最多的是湘溪卢家一位平常最热心公益事业、曾在灰埠渡口建造真君庙的大财主。 这条大道的大致走向是,南起灰埠渡口,向北经湾溪罗家到高湖彭家再折为由西南向东北,经北陵和村、湘溪卢家、火塘吴家、塘背朱家、梅港村、石脑街、塔溪村、肖公店、五百港、大路杨家、小河门毛家、筠西街到瑞州府衙。有了这条官道,不仅卢元发以及他的下属进出湘溪方便,就是远近村民推着鸡公车东进县城,西去灰埠也行走顺当。而且,最值得人们怀念的是,这条官道还留下过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的足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