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溪底乡贤——王经民先生

 世事皆学问 2019-11-28

[人物名片]

     王经民,福建惠安崇武溪底村人,1967年出生,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首届中国石雕艺术大师,国家高级(一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新海峡石业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浩然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物印象]

“不忘初心 匠心传承”

     2018年5月14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布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王经民以其精湛技艺和精美的作品获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认为是最具权威性的评定之一。自1979年至201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共进行了7届,共评选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32位,均是业界的领头羊。

     王经民的父亲是一名雕艺大师,他15岁从学徒做起,到如今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仍不忘初心、匠心传承。与此同时,王经民又是新海峡石业艺术有限公司、浩然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采访过程中,他时不时提到“质量”和“艺术”两个字,他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镌刻着“工匠精神”。

[创业故事]

“雕艺世家 传承技艺”

     惠安石雕闻名天下,雕艺世家数以百计,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经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1967年,在美丽的崇武海边,王经民出生于石雕世家。他的父亲王清标是开创惠安石雕历史新纪元的著名“捏剔师”,曾代表惠安艺匠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建设。王清标是最先运用“针黑白”手法,在石头上演绎摄影技法的影雕开拓者之一。

     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王经民小时候对“打石头”很有兴趣,15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在惠安石雕厂学习石雕刻技艺,他喜欢做的事情是发现石头的美,将一块石头雕刻成赋予形象的艺术作品。父亲作为老一辈的工匠,对作品要求极高,对他也极其严苛,在父亲的指导下,他潜心研究雕扑、平直、打巧、镂剔等石雕各项技术,以及沉花、线雕、影雕、浮雕、透雕、圆雕的各种雕刻艺术。回想过去,他感慨万千:“我每一种技术都学会,包括石雕密缝拼装技术。”王经民18岁成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艺术创作力,不管是大的石头雕刻,还是木头雕刻,王经民都能熟练自如地进行创作。20来岁的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便开始离开家乡到外独自闯荡。几年后,王经民回到惠安石雕厂,开始为石雕厂的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心力,直至后来自主创业。

     数十载春秋,王经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他获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首届中国石雕艺术大师,国家高级(一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商学院客座教授,现任泉州市惠安石雕传习所所长,惠安雕刻艺术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材协会石雕石刻专委会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协)会理事等等。2015年年初,他被评为2014中国石雕十大年度艺术家;2017年,他被授予2012—2017年度石雕石刻行业特殊贡献奖。他的作品《女娲补天》被选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安石雕”唯一代表作进京展示。

王经民的工作室取名“耕鸣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工作室除了有他自己的操作间外,还陈列着一尊尊形态各异的石雕精品——商周的禽兽面纹,秦汉的功臣烈女、神仙百戏,隋唐的莲纹卷草、佛道器物,宋元的农商世态、灵怪传说,明清的龙凤祥瑞、戏文博古,还有中国魂、惠安女……

     在台湾,王经民被称为“神雕”,其公司和台湾的业务往来频繁,为两岸的经贸、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蟠龙自上而下沿着石柱盘绕,飘逸流畅,连双足一踏波浪、一握龙珠的细节都栩栩如生,大有呼啸而上、腾云而去的动感,栩栩如生。”有业界人士如此评价道。王经民的“龙”深受台湾民众喜爱,经他巧手雕刻的“龙”出现在台湾岛内的寺庙、宗祠、牌坊、古桥、民居和陵园等多种建筑上。此外,他的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及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荣誉

中国美术大师

作品欣赏

女娲补天

望月抒怀

听箫对月图

吉祥如意

同春

如意弥勒

图片来源:雕塑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