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中的生姜,能不能用干姜代替?

 行唐中医李宏奇 2020-12-16

在张仲景的很多方剂中,都用到了生姜这味药,有时仅仅是变化了一下分量,生姜在整个方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截然不同,方剂的作用方向也会随着变化。

所以我们还是说回到生姜和干姜这个问题,在当代的一些经方解析书籍中,有的方剂在原文中明确标明生姜多少两,结果不知道作者是何用意,竟然说生姜或者干姜,有的方剂中,更是把生姜直接改成了干姜。

我们看小柴胡汤,如果把生姜换成干姜,干姜虽然温中,但用到这里,就明显不恰当,因为小柴胡汤是利用生姜的生发走窜作用,配合大枣,半夏的沉降收敛作用,形成一个升降运动,如果用干姜的话,这个轴心只是在一味的守中,而没有运动,那怎么能够恢复运动失调的枢纽呢?

还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剂用于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我们理解就是说,伤寒八九日,误下后,出现胸满,烦惊,胸满就是邪郁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烦惊是邪陷化热上扰,小便不利是气不下达,身体出现这么多症状就是因为身体枢纽不利,所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还是在用生姜善于运动的特性来恢复中焦枢纽的正常运转。

我们说身体的枢纽运转正常能够维持整个身体的升降活动,使上焦得通,清阳上升,津液得下,浊阴下降,而要想使身体这个枢纽运转,就要有药物的升和降,而生姜在这里就起到了升提运动的作用。

所以,无论是小柴胡汤还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维护中轴运转,守固中焦的时候,都是用的生姜,而不是干姜。

所以,当我看到当今的一些经方书籍,小柴胡汤或者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本来应该用生姜的地方,反而标注说生姜或干姜,这对人是一种误导,我们对待方剂的态度一定是严谨明确的,一个或字,就是说用生姜或者是干姜都可以,这是极其不妥的。

更有甚者,在大柴胡汤中,也有的经方运用书籍中,竟然也用的干姜,我们看伤寒论中关于大柴胡汤的条文,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心下就是胃里痞塞,而且觉得堵得慌,已经发展到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的程度,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此时身体的症状是少阳阳明合证,是邪在里,不能补,要攻,大柴胡汤就是偏于实,所以方中枳实、大黄都是在治里实胀满的,本身就是中焦运转不畅,如果用干姜的话,使身体实热集聚中焦,更不利于里实胀满的消除,而方中用生姜,就是在发散泻热的同时,还要升发阳气,同时在用枳实、大黄这类药物时,能够保护胃气,防止用了凉药之后会伤及胃气,更加使呕吐的症状加重,大柴胡汤的肠胃症状并不是痞满燥实的状态,而是气机失调造成的,因为肝旺脾虚,肠胃瘀堵造成的,所以大柴胡汤加生姜、大枣,其实就是疏散邪气,固中,增强胃气,提高扶正祛邪的能力,所以,大柴胡汤用生姜一方面保护胃气,一方面止呕,是千万不能用干姜代替的。

还有我们常用的治疗产后病的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女性肢体麻木,身痛等,其人多肌肉松弛,下肢多浮肿,而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生姜的用量最大用了六两,生姜善走而不守,在这里的用意就是用生姜的发散之力,散寒开郁,带动身体的能量到达体表和四肢,治疗血痹,肌肤麻木不仁,倍生姜之散,使微邪去,而血痹自通。

而经方运用书籍中,里面的黄芪桂枝五物汤,生姜竟然用干姜代替,还加了肉桂,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血痹病的,张仲景治方时,严谨的把甘草去掉,就是为了防止药物过于守中,难以发散到达四肢,所以张仲景用了大量的生姜,散寒开郁,带动药物到达体表四肢,如果方中没有生姜,用了干姜加了肉桂,使身体阳气回潜到内部,产生内热上火的症状,不利于身体气血走向四肢和体表去除痹,反而加重症状,怎么能够治疗肌肤麻木不仁的血痹证呢?

一个生姜就能引发出我们很多的思考,有的大夫在开方的时候,不管用什么方什么药,总是习惯在最后写上生姜,大枣,这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有的方剂需要生姜,大枣,但有的时候用了生姜或者大枣对治疗疾病无益反而影响药物发挥疗效,所以,关于经方中的药味和剂量,张仲景在治方的时候都是考虑的面面俱到,我们在研究运用经方的时候,也要深入思考,弄明白方中的药物是怎样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到了人体之后是怎样运动的,不能凭空把方中的药物替换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