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好些胖友过来反馈,说大致按照文中所说方法实践之后,比以前睡得少,却比以前精力充沛多了。 动画《侧耳倾听》剧照 为了照顾没看过的胖友,以及看过之后忘了知识点的胖友,方便理解本文,先简单回顾一下:
/ 01 / 先举一个反馈的栗子,以此号召大家加入睡眠革命的大军。另外,他的亲身实践,能够解答胖友们的种种困惑。看看@智能学习机器人 怎么说:
/ 02 / 上篇文章大家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睡眠时间从躺在床上算起,还是入睡时间? 从入睡时间算起。其实我们看看@智能学习机器人(这名字太好笑了哈哈哈哈你真可爱)的摸索和实践,是非常值得模仿的优秀本秀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实践,都是自然醒,说明都睡了完整的周期,那么第二次是5:01减去23:10=351分钟;第三次是5:11减去23:20=351分钟。 他做出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假设:入睡需要10分钟。那么他的睡眠周期就是340除以4,等于85分钟。 可以模仿他喔,经过几次实践,推算出自己的精确睡眠周期以及入睡所需时间。一般来说,睡眠周期与90分钟误差不会多大。 / 03 / 问:需要午睡吗? 答:需要。我是每天午休30分钟,从开始睡觉到醒来,完整的30分钟。无论期间我花了多久入睡,我只睡30分钟。 对我来说,效果很好。多睡,反而会让我更昏昏沉沉。那些怎么睡都睡不醒的,可能是睡太多了…… 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是非常短暂的日间小睡,也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处理能力。 另外,在计算一周睡眠周期时,应该把午睡时间也统计进去。可以睡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也就是90分钟;或者一个可控修复期,30分钟即可。 下午1~3点是最优的休息时间,在90分钟和30分钟任选一个皆可。 次优午休时间为下午5~7点,应该控制在30分钟以内,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 04 / 问:如何快速入睡? 答:只要在黑暗环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 人体对蓝光特别敏感,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发出的光线大多属于蓝光。 黑暗中发光的电子产品,会妨碍褪黑素的分泌,导致我们进入“垃圾睡眠”,也就是受干扰的、不充足的睡眠。并推迟我们的生物钟。 《睡眠革命》提出,睡前重要的例行程序,就是停止使用电子产品。 另外,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强度锻炼,能让睡眠质量提高60%。但在睡觉前,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要想快速入睡,你的卧室、你的床,不应该成为生活、学习、工作空间的延伸。让它在你的大脑中,只与睡眠这件事联系起来,保持卧室的整洁、安全。 “整洁”是指环境的整齐、洁净; “安全”是指氛围安全:温馨的布置(家人的照片等);学习的书籍不带上床,任何让你产生压力和刺激的东西,都远离睡觉的地方。 还有两点需要提醒大家的:
/ 05 / 问:早上醒来后如何快速进入清醒状态? 答:光线是最重要的生物钟调节器,早晨的阳光,会促使身体分泌血清素,停止分泌褪黑素,有助于我们进入清醒状态。也就是说,清晨醒来后,拉开窗帘,沐浴阳光,能够帮助设定我们体内的生物钟。 而且,早上醒来后,应该和入睡前一样,远离电子设备。《睡眠革命》的建议是,设定闹钟,至少在15分钟后再碰手机,有助于我们进入清醒状态。 早上记得放慢速度。醒来之后立马陷入一团忙乱之中,早晚会毁了你的身体。 起床后进行适度的锻炼,比如步行(不必剧烈运动),也可以迅速进入清醒状态。 睡眠质量和我们早上醒来之后的所作所为息息相关。 总结:哈。要想睡个好觉,要注意的真的蛮多的。 @智能学习机器人 真的棒,看到之后立刻实践,而且加入个性化的思考和调整。 大概,执行力的强弱之分,是导致人与人差别的关键吧。(假期扎心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