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行功之我见:当从内功出之,不可单以拳脚论

 九天凌霄阁 2019-11-28

今日与一些太极拳爱好者探讨太极拳的修炼,颇为感慨:传统常识不足确是现在修习太极拳的通病。故冒昧对王宗岳所著之《太极拳十三势歌》进行一些阐述,以让喜欢太极拳的学者,有所借鉴。水平有限,望诸行家指正。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太极拳之法是源于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者,“掤、捋、挤、按 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中、守也”。世人所知只有前十一势,无“中、守”二势,是因此二法隐为修真,少为人知。

太极拳十三势又名“混元四手”,泛化之后也称之为“太极四手”。武当宗传的“太极四手”是为“玉环桩”,太极十三势由此而化出。

“命意源头在腰隙”是言太极拳之要是“以腰为轴,腰为主宰”。中医学认为命门蕴藏先天之炁,集中体现肾的功能。它是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

初始练拳时,动作之周转变化,都是要以腰为轴,以连接上下躯体,这时是以形体导引身中气机运化。功夫深化之后,元气充足,纳入丹田,有小腹常暖,命门火热之象。此时则是元气推动肢体运转,一举一动无不是气推形动。正是“气若车轮,腰如车轴”也。

功夫没到之前,“以腰为轴”是单纯的以腰为一个中转点,承接点。到了此步功夫,则是小腹中这团元气或前行胸腹部,或由命门后行经腰背部运行周身,推动拳架运转。此时的“腰如车轴”则是腰部作为躯体活动的动力,元气如车轮一般循行周身。

“变换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虚实者,阴阳也,太极也。动作的虚实变换,阴阳升降皆是太极,外在的是形体动作,内在的则是气机开合升降,阴阳化合。“需留意”就是说你练拳时,不能只顾着动作形体的变化,等体内气机启动了,要认真的体会身中气机的阴阳变化。

余师李兆生先生在易解玉环桩中写道:“古人指出练功要‘感而遂通’,通过体会锻炼中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与宇宙自然的开合、升降、聚散、有无、动静、阴阳等等的变化,从而使自己洞察学识功夫的内隐。”正是此理。

但是这种感受气机的运化,是要在“气遍身躯”的基础上,如果元气不够充足,强行去感受气感,则失误矣。古人说,“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这个“在气则滞”,指的是浮气,如果真气纳于经脉中,心如明镜,气来则显示,气去则不留,则是另一层功夫矣。

有人说“,气走周身,容易真气流失”,这是练到一定程度了,但是拳架没练对,气没有纳入经络循环,真气外游了。这也是为什么说拜师如投胎的缘故,功夫练得再勤快,练错了也没用。如果动作姿势不合于人体气血循行,那么功夫就不会长进。

练拳时,要进入“无形无象全无欲”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养神养气养真骸”,使真气壮大,温养四肢百骸,肌肉筋骨,从而壮肌肉,强筋骨。也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开始“感而遂通”,去感知身中气机的“虚实变换”。

《十三势歌》里面说的:“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是这个时候的真实体证。因为元气充盈,气机在小腹和命门之间往返出入,运转周身,你的心神自然是“刻刻留意在腰间”,感受到这种“腹内松净气腾然”了,并不是叫你意守命门或丹田。

“尾闾中正神贯顶”是指体内阴阳气机分化,清阳之气上升于头顶六阳正颠,而后始有“满身轻利顶头悬”之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在“无思无念亦无虑”的纯真心态里,任由真气推动运转,则动作自然合于循经,合于太乙。如此则是“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之功夫。也就是说,这时的动作不再是后天的意念指挥形体,而是以先天的无为之心观照,真气自然推动形体运转。

那么太极拳的修行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歌诀里说得很清楚了:“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太极拳是武功,自然有武技的运用,有克敌制胜的功能。但是它同时也是丹道的外功,它的首先用意是“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是要在身心康健,体魄壮实的基础上再去专修。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是要在身心康健,体魄壮实的基础上再去专修。想技击就要练重手法,要排打,要对练,不是单纯的拳架能练成的。没有一个好身体,你受不了这种锻炼。

太极拳的功夫是什么呢?是“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静中触动动尤静”是指通过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来强化体内真力。“静中触动”是指心静而气动,周循全身,是静中求动。“动尤静”则是指拳架在练着,是在动,但是心要安静下来,如明镜一般观照着形体,进而观照着体内的真消息。是身虽动而“心尤静”也。

自己一个人练太极拳的时候是“动缓则缓随,动急则急应”:体内的真气运行快的时候,动作就由着真气推动着快一些走,反之亦然。但是真到了对打的时候,就不能这样了,或者说要反过来了。这时是我出手快则体内的真气要跟着快,不能说我手到了你气还没到,只靠肌肉打人,这不行。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推手的来慢慢地过渡。要通过舍已从人,沾连粘连贴随不丢不顶来锻炼自己体内的真气,使它能跟上动作的变化。当然,除了推手之外,武当门内还有其他的锻炼方式,比如阳刚锤,霹雳振掌,太乙降龙杖等功夫来锻炼这种气与力合。

阳刚锤,霹雳振掌是空手对练,太乙降龙杖则是器械的双操。当然这几种方法的修持则是以打法而出之,是推手之后的操持了。但是这几种练法的修炼亦贯穿了传统内家武学的理念,始终以内功为要,虽然是对练,但是也合于人体内脉循经之导向,没有违背这个规律。

如此思之,太极拳之修炼,不管是一人独舞,还是双人对练;不管是强身健体,还是武技运化,都要以内功出之,不是纯以拳脚而论,如此始为内家功夫矣。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丹经武学第一代学子

真元修真法传人 凌霄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