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不乏风流词人,例如曾和小尼姑幽会的张先、一生混迹秦楼楚馆的柳永、凭借一首词撩回皇帝女人的宋祁…… 今天要讲的欧阳修同样是一个风流才子。 提到欧阳修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曾和苏轼、韩愈、柳宗元并列“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曾领导文坛运动,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算是文坛的泰山北斗。 然而不知是不是因为锋芒太露,招人嫉妒,当时有人盛传他和外甥女私通,是典型的“有才无行”。 不过也有人认为说这件事是捕风捉影,欧阳修纯属被冤枉。 虽然不知真伪,但无风不起浪,民间会有这样的传说,主要还是因为欧阳修太风流了。 他曾因和歌妓幽会迟到,即兴写下一首词,令人拍案叫绝。 这首词名为《临江仙》,全文如下: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这应该算是欧阳修最香艳的一首词,令人无法直视。 关于这首词的背景,也是众说纷纭。 根据胡适先生的考证,这首词应该是他为一歌妓所写。 当时欧阳修任河南推官,在职期间和一歌妓私交甚好。 有一次他的上司钱惟演在花园设宴,邀请欧阳修、梅尧臣、谢希深等人。 酒过三巡,欧阳修方至。 令人浮想联翩的是歌妓在欧阳修入席后,才姗姗来迟。 在座的不好盘问欧阳修,只能质问歌妓“何故来得这般迟?” 歌妓答曰:“中暑往凉堂睡着,觉而失金钗,犹未见。” 众人听了解释仍不罢休,便道:“若得欧阳推官一词,当为汝偿。” 于是欧阳修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词,短短几句,令人拍案叫绝。 词的上半阙写的是雨后的室外之景。 杨柳外,雷鸣阵阵。不久,小池塘上便传来滴答的雨声。 雨滴落在池塘中的荷叶上,簌簌作响。 而这雨来的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出现一道彩虹。 不知何时,一个女子倚靠在小楼的栏杆上,望着被遮断的彩虹,久久不曾回神,直到月亮东升。 词的前两句寥寥数语,便勾勒了一幅雨打荷叶的夏日风光。 不知为何看到这两句,就会想到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虽然李商隐描写的是秋日之景,但是雨打荷花的那种凄美之景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后女子倚栏杆,也说明了这首词看似唯美,其实暗含无限的愁情。 接着的下半阙词人的目光转向了室内。 忽然远处飞来一双燕子,停在画梁上窥伺着。 夜渐渐深了,女主人公放下帘子,回到屋中。 她将头上的金钗取下,放在玉枕边,然后才躺在华美的凉席上。 全词到此结束,至于女主人公是否安然入睡,恐怕只有词人才知道了。 但是根据内容推测,想必她应该是难以成眠的。 从词作的下半阙,我们不难看出女主人公的生活无疑是华贵的,画栋、玉钩、水精等等 ,无不彰显着女主人公住处之华丽。 但是同时她的内心又是那样的幽冷,因为陪伴她的只有枕边的金钗。 而且从上半阙的最后一句“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可以推测,她应该是在等着什么人。 这样的情景,在闺怨词中,是很常见的,“独倚望江楼”、“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斜阳独倚西楼”…… 所以尽管这首词写得很香艳,却依然掩盖不了女子内心的愁苦。 而最后的“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一句又暗合和歌妓开头所言的“因午睡而失金钗”的说法。 若是歌妓所言属实,那么欧阳修这首词应该算是为她解围了。 不过很多人还是觉得歌妓所言不过是推辞,真实的原因应该还是因为和欧阳修幽会才会迟到。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这首词确实写得很唯美。 不知你怎么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