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有时比努力更重要,而有一样东西,可能比情商更重要。 那就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主题:逆商。 先来看一个故事: 1996年5月10日的一个星期五,31个年轻人前来攀登珠峰。峰顶附近的风速达到100英里/小时、极度严寒,而且能见度为零。登山过程中突然一阵猛烈的风暴席卷而来,让很多登山者陷入困境。每个登山者都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海拔18000英尺之上,一旦受伤,伤口就无法愈合,体力会耗损得很严重,而且空气非常干燥,一咳嗽就会震碎肋骨。 攀越这样的高峰是对一个人的终极考验。 一些人遇难,一些人生还。 遇难者里面有一个邮政人员叫格·汉森,当风暴袭来,汉森立刻躺下来。在登山途中躺下是极其危险的,没几个人能再爬起来。汉森因无法扛下去而离开了人世。而躺下来的还有另一位登山者贝克·威瑟斯,但他却成为了幸存者之一。那天夜里,救援队找到威瑟斯,觉得他肯定是无法救活了。连威尔斯的妻子都已经收到丈夫去世的消息,但数小时后,威瑟斯激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力量,在严酷的环境中醒来。 事后威瑟斯接受采访时说: “躺在雪地里的时候,老婆、孩子的脸清晰的浮现在眼前。我意识到自己可能还有三四个小时可活,于是就强迫自己蹒跚向前。” 当你将珠穆拉玛峰的场景搬到现实生活,你会发现很多与“汉森、威瑟斯”的故事相似的情况: 有的组织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而其他组织轰然倒塌; 某个企业家战胜难以克服的困难,而其他企业家放弃了; 有人在裁员潮中越站越稳,而有人渡过了漫长的职业空窗期…… 为什么有人能坚持下来,有人却功亏一篑? 为什么别人面对逆境能成为“威瑟斯”,而你永远只能是“汉森”? 观察员认为,你可能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欠缺的一样东西,逆商。 什么是逆商? ▲ 长按保存,分享朋友圈 什么是逆商? 逆商是情商的一种吗? 当然不是。 逆商通常以下面三种形式呈现出来: 1、逆商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框架,用于理解和提升成功的各个因素。 2、逆商作为一系列衡量方法,用于评估人们应对逆境的反应模式。 3、逆商作为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工具,用于改善人们应对逆境的模式,最终全面提升个人效能和职业效能。 逆商的三种呈现形式“新的知识框架、衡量方法、实践工具”,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通过此体系,人们可以去改善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对抗逆境的能力。 也就是说,逆商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抗逆境时的思维方式。 很多人以为,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是靠智商+情商。因为智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家长、老师和企业视为成功的决定性判断指标。但最后常常发现,拥有高智商却没有发挥出潜能的人比比皆是。 例如曾被联邦调查局称为“大学航空炸弹怪客”的泰勒·卡辛斯基拥有卓尔不群的智商。16岁上哈佛,20岁大学毕业。他特立独行,独来独往,从不与外人接触。他的大学室友说:“泰勒非常善于避免人际交往,总是快步穿过人群,然后猛的把门关上。”虽然卡辛斯基足智多谋,但他却是个社交白痴,他没有好好利用自己的高智商,反而借着自己的高智商杀死3人,弄伤22人。 作家戈尔曼曾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拥有高智商却举步维艰,而很多智商一般的人却飞黄腾达。他认为,高智商还需要高情商,情商可以衡量一个人体恤他人、延迟满足感、控制冲动、自我觉知、坚持不懈和与他们有效交流的能力。显然,泰勒的高智商需要搭配上高情商。 如果说智商是先天的,情商是后天的,那么情商是很难修炼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情商的真正概念还是难以捉摸,因为情商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这就导致了,有些人拥有高智商,情商也不错,却仍然无法发挥出其潜能。 这时候,就需要逆商来发挥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成功的衡量标准为:智商+情商+逆商。用好逆商,可以提升团队、人际关系、家庭、组织、社区、文化、社会的效能。很多大型企业都向本书作者证实了:逆商较高的人具有更多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