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和当地人看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12)

 01一线 2019-11-28


永和当地人看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12

文|01一线

永和镇是人类在南方较早栖息和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这个有着2230多年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披荆斩棘,生息繁衍。永和既是江南鱼米之乡,又是闻名遐迩的吉州窑所在地,自古物化天宝,人杰地灵。永和镇是一座积淀了丰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古属东夷,也称干越之地,夏、商、周代为扬州西南境,干越。东周(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秦至西汉为庐陵县境。东汉初平二年(191年),归属始设的庐陵郡。自此因多次隶属东昌县,多次成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自东汉天年置东昌县县治而开埠。南齐朝,又辟为焦度将军的封邑。唐武德五年(622)复置东昌县。唐末五代,“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开始置“柴草市”。北宋真宗景德(1004年)为镇市,制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是吉安四大古镇之一。宋元丰间(公元1078—1085年)再复东昌县。


宋代时,永和制瓷业得到飞速发展,陶瓷名贯九州。而因地处古代中原至岭南交通要道赣江水道之畔,成为江南重要商埠。据明《东昌志》记载:“永和名东昌,地旧属泰和,宋元丰间(公元1078-1085年)割属庐陵,遂以泰和为西昌,永和为东昌。东昌之名,肇于此”。自此经济、文化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发达的制瓷业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永和全盛时期“窑工逾万”,“附而居者至数千家,民物繁庶,舟车幅辏”,“实西南之一都会也”,与广东佛山、湖北武昌齐名为“天下三镇”,形成了上市、中市、下市“三市”,瓷器街、米行街、莲池街、锡器街、柴草街、鸳鸯街“六街”。明《东昌志》称:“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 永和因瓷业的兴盛,又带动了商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时商贾云集、樯桅林立、车辐辘辏,成为“舟东一大都会”,印证了吉安“金庐陵”“江南望郡”的美誉。

作为当地人,应政协负责编纂《游线旅游资源概述》一书的欧阳学弟之邀,赶为家乡旅游文化丰富一笔,以弥补徐霞客对家乡永和旅记的缺失或不足。如果你是一位旅人,此文带你走进我的家乡永和镇,除了旅游,有必要了解这里的矿产文化,想必对你有条件投资此地发展会有丰厚的收获。


关于文化,1871年,英国学者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做过这样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而组成的复杂整体。

个人之见,文化更是一种素质和气质。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

任何一种文化,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有其基本的价值导向。价值观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了它是形成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价值观是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的灵魂。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矿业文化是在人类开发矿业的实践中产生,即源于矿业开发实践,但又反作用于矿业开发实践的艺术、知识、观念、精神、组织、制度与行为等。归根结底,矿业文化是矿业行业的素质和气质,是矿业行业或单位运用思想、精神、组织、制度或智力的力量,来实现矿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发现、认识、开发与利用矿产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创造了诸如陶瓷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冶文化、玉石文化、矿产石油等矿业文化,使我国的矿业文明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也使矿业文化成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


永和镇是闻名遐迩的吉州窑所在地,因而有着丰厚的陶瓷文化,因有专门章节细说,此文不再重复。除此之外,永和镇的其它矿业文化也与此地的矿产资源有关。此文主要讲述永和镇内的矿产资源情况。

永和镇内曾经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白泥、沙石、石灰岩、红壤粘土、煤炭等矿产资源。

永和白泥:吉州窑周边的永和、西坑一带曾经盛产白泥。白泥是一种非金属矿产,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细腻,又称白云土。因吉州窑生产特色陶瓷品所用原料而得名。其质纯的白泥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其矿物成分主要由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伊利石、蒙脱石以及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白泥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造纸、陶瓷和耐火材料,其次用于涂料、橡胶填料、搪瓷釉料和白水泥原料,少量用于塑料、油漆、颜料、砂轮、铅笔、日用化妆品、肥皂、农药、医药、纺织、石油、化工、建材、国防等工业部门。

白泥在境内的工业应用。永和镇是闻名遐迩的吉州窑所在地。吉州窑又名东昌窑、永和窑,是宋代南方著名民间瓷窑。这里的物化“瑰宝”,河谷平原尽显曲美突起,有着柔力之气的古窑堡,永和窑产品胎质有“似陶非陶”的特征,因胎土中含砂较多,使胎质粗松、吸水率高,粗看似陶,击之有金属声,成为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集北宋各窑制瓷技术之大成,是永和窑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要贡献。永和窑以黑釉瓷和彩绘瓷为代表,黑釉瓷中的各种釉斑、木叶纹、刻花和剔花等独树一帜,尤具特色。从南宋起,永和吉州窑的黑釉窑变瓷器,出产了我国陶瓷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黑釉木叶天目纹盏和青花瓷的陶瓷。吉州窑的青、白、黑各色釉瓷和彩绘瓷,青花瓷是“中国的瑰宝”享誉全世界,深受各国欢迎,成为外销瓷的主力军,这在世界各国的考古发现和藏品中可见一斑。吉州窑的木叶天目盏属国内外首创,极为名贵。

永和沙石:永和地处赣江边上,有丰富的河道砂石资源。另外,永和西坑东山上也富含砂石,过去此地是块沙壤,钻进井探测地下河时,也曾抽出细沙。西坑东南部有岩石山。本地人多半取此方沙石用于民房建筑。现河砂和沙石壤开采受到限制。

永和石灰岩:永和西坑一带曾经生产石灰,山南石井有办过石灰窑经历。石灰,为石灰岩经加热煅烧而成的生石灰Limestone,及其水化产物熟石灰Lime,即羟钙石Portlandite,或两者的混合物。

石灰岩由方解石所组成,为致密块状体。白色或灰白色,由所含杂质成分差异,颜色变化甚大。如含铁质则呈褐色,含有机质时呈灰至黑色。土状光泽,透明度较差。非常致密时多呈贝状断口。 石灰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为粒状致密块体,罕见有立方体或八面体状单晶。白色,或带灰白、灰黄等色调。土状光泽。硬度3.5。相对密度3.3。 羟钙石 又名氢氧钙石、熟石灰、消石灰。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粉末状疏松块体,极罕见其细鳞片状晶体。白或灰白色。土状光泽。硬度2。相对密度2.23。易溶于热盐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石灰岩制品主要用于本地民房建筑作和泥粘结济,也用于医疗。在医药上具有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痈疽疔疮,丹毒,瘰疬痰核,赘疣,外伤出血,水火烫伤,下肢溃疡,久痢脱肛,疥癣,湿疹,痱子。

红壤粘土:永和西坑西部过去盛产红壤粘土。红壤具有深厚的红色粘土层,心土和底土为棕红色,坚实粘重和铁铝胶体粘结,棱快壮结构。具有粘、酸、瘦、缺磷的特点。过去民间盖房时,红壤粘土常用来作为主要粘结资源。

煤炭:永和西坑南西部山岭有煤矿石,山上到处可见一个个象井沿状的落井,当地人称“滩垄”,这与此地有地矿煤炭有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永和西坑可开辟过煤窑。过去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或制造火把。

2018年10月17日,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举行,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业文化分会正式成立,中国矿业联合会为分会的成立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成立大会。这标志着中国矿业发展和文化振兴不仅有了矿业硬实力的强大支撑,也有了矿业软实力的踏浪而歌。矿业,既有了人间烟火,又有了风花雪月;既有了滚烫汗水,也有了诗和远方。

(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