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的这部电影,叔藏了很久了。 这部电影集齐了两大绝色—女神塞隆和女神佩内洛普 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一个奥斯卡最佳女配。 这部电影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服化道都惊人的讲究。 每一帧仿若油画,每一帧都惊艳无比。 然而就是这样的电影,叔迟迟不肯再回看。 因为这部堪称史诗般的电影,真的回回看,回回疼。 《巴黎烟云》约翰·杜根 1924年法国巴黎。 集市上熙熙攘攘,琳琅满目。 三个身穿学生制服的少女慕名来闹市区看手相。 她们走进一间暗黑的小屋内。 其中一个名叫吉尔达的女孩向吉普赛人伸出了手。 吉普赛人看了一眼,对她说:“对不起,我看不了。” 随后便要打发女孩们出门。 吉尔达一脸疑惑, 此时她还不知道这是命运对她最后的仁慈。 她独自折返回小屋,执意向吉尔赛人探个究竟。 吉尔赛人看着眼前明艳动人的少女。 缓缓的说出了那句影响少女一生的话。 “我看到你只能活到三十四岁。”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吉尔达出落成美艳的女大学生。 一天深夜,大雨滂沱。 无处可躲的吉尔达,闯进了剑桥大学的男舍。 男舍的主人名叫盖伊。 盖伊看见浑身雨水的吉尔达顿时慌了神。 不止是因为突然闯入的缘故,还因为他认识吉尔达。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全校都认识。 吉尔达家世显赫,父亲是法国富商、母亲是美国名媛。 不过真正让她出名倒不是家世,而是她放荡骄奢的作风。 学校里的男生无人不想一览芳容,与她共度良宵。 然而,这样万人慕求的白富美, 如今却微笑站在了盖伊面前。 盖伊毫无预兆,也毫不意外的爱上了眼前的女孩。 吉尔达对眼前的男孩也很有好感, 因为他身上有不同于社交场的腼腆和书生气。 两人一见钟情的爱恋很快发展成了实际关系。 不过,吉尔达还是一如既往的放浪形骸、招蜂引蝶。 盖伊毫不在意,因为他明白,他只是她众多男人中的一个。 不久之后,母亲的离世,悲痛不已的吉尔达决定离开英国。 而穷学生盖伊没办法追随,他必须要完成学业。 两人就此分别。 几年时间过去了,毕业的盖伊留在英国做了教师。 而吉尔达则游历多个国家, 结识不同的人,也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 甚至还在一部电影里出演了一个美貌的女奴。 当盖伊在银幕上看见吉尔达的时候。 那股青春的热恋又涌上了他的心头。 很快,盖伊收到一封来自巴黎的信,信的主人正是吉尔达。 她告诉盖伊,她现在已经定居巴黎, 现在是一名摄影师,并邀请盖伊来巴黎与她同住。 收到往日恋人来信,盖伊激动得当晚就坐火车去往巴黎。 在吉尔达的家里,盖伊遇到了另一个女人。 她的名字叫米娅,她是被吉尔达捡回家的。 跛了一只脚的米娅曾在脱衣舞会上班,遭渣男纠缠。 是吉尔达痛击渣男,解救了她。 对于盖伊的到来,吉尔达激动不已, 她仿佛找回曾经的悸动。 她害怕两人再分别,于是邀请盖伊做自己的助理。 盖伊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在巴黎一所公寓内,吉尔达、盖伊、米娅, 开始了愉快的三人生活。 他们一同出入各大舞会、轰趴、社交场。 一同相拥入睡、一同嘿嘿哈哈。 但是战争的突然来临,宣告一切都结束了。 西班牙内战爆发了,身为西班牙人的米娅, 无法无视这场发生在自己祖国的战争。 而正义青年盖伊也一直在等待一个抛洒热血的机会。 于是两人决定一同前往西班牙战场。 吉尔达泪流满面的哀求他们留下, 因为她觉得人生苦短,没必要掺和进无谓的战争中。 吉尔达的哀求并没能如愿,三人就此分开。 6年后,盖伊重回巴黎,身边却没有了米娅。 米娅作为战地护士永远的留在了战场。 而盖伊成为一名隐姓埋名的地下党。 他和吉尔达重逢在一家高档餐厅。 此时的吉尔达已经成了一名德国军官的情人。 看到此情此情的盖伊,十分生气。 跑到吉尔达家中质问她为什么要做纳粹情人。 吉尔达没有回答把他赶出了门。 不是吉尔达不想说,而是她不能说。 原来在米娅死后,吉尔达悲痛欲绝, 并转而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投身到战争中。 于是她成为了一名情报工作者。 做德国军官的情人,不过是她获取情报的一种方式。 因为她的情报,解救了无数像盖伊一样的地下党。 然而这一切,盖伊都不曾知道。 等到他知道,战争已经结束了。 吉尔达死在了不明真相的反纳粹组织手中。 她在这些未曾为战争做出半点贡献人手中受尽羞辱。 离开人世的那年,她正好34岁。 盖伊在一篇狼藉中,找到了吉尔达留给他的遗书。 她说:“感谢上帝,给了她这么充实的一生。” 故事讲到这里,吉尔达如同史诗一般的人生也结束了。 在影片中,吉尔达是个坚定的宿命主义者。 她相信吉尔赛人的预言,她知道自己芳华不多。 所以她放肆的及时行乐,尽可能的享受生活。 对于战争,对于抱负,她永远置身事外。 但就是这样一个相信生命短暂放浪形骸的人, 却为爱情奉献了最坚定的忠贞。 她守护生者,心念死者,为爱忠诚一生。 吉尔达看似是认命的人生,却处处充满了挣脱的努力。 当她无法决定生命长度之时,她选择了改变生命宽度。 正如我们无法决定怎么死亡,但依旧可以选择如何活着。 所有向宿命低了头的人,其实已经先向自己低了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