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努尔哈赤没有白读《三国演义》,每次出征先找出师之名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11-29





清太祖努尔哈赤原本只是建州女真一个小部酋长的后代,在父祖惨死、族人离叛的境况下,其仅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历经数十载,屡次击败强敌,最终不仅统一了女真逐步,也为子孙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础。

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据记载,努尔哈赤除了精通满蒙汉等多种语言以外,还“读书识字,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这两本名著除了教会他兵法,也教会他如何收买人心。在征伐天下的过程中,他制定并实施“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基础上,也在不断震慑敌人心理,瓦解敌人的心理防线。

努尔哈赤对努力收编各部降服的女真、蒙古和汉族民众,无论是被迫归降的人员还是主动投靠的,一律实行恩养政策,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统一将他们编户,原来是诸申的仍为诸申,原来是贝勒、台吉的仍授予官职,把他们原来的属下编成归其管辖的牛录。

善待主动归顺的人

尤其是那些主动归顺的人,努尔哈赤给予的赏赉更是特别优厚,依照来归时率众多寡分等次奖赏阿哈、牛马、锦缎等。在努尔哈赤大力招抚政策的推动之下,散居的民众率领自动来投,更多的部落头领也纷纷携部众前来归顺。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不完全统计,东北各地女真部落长率众来归的就接近三百起。

努尔哈赤优待来归人员,与当时明朝派往辽东的官员滋扰百姓,横征暴敛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不仅女真人争相归附,就连辽东汉人也羡慕后金国的生活,“生于辽不如走于胡”成了辽东汉族百姓的共识,不少人逃到努尔哈赤那里,为其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农耕技术。

每次出征都确保师出有名

此外,努尔哈赤每次出兵作战都要为他发动的军事行动找到道义的依据,注重出师有名。当其部下多为血亲时,就以“家恨”为由誓师兴兵。万历十一年五月,攻打尼堪外兰所在的图伦城是以“报父祖之仇”的名义起兵,拉开了他戎马一生的帷幕。

但当对海西女真各部发兵时,往往就以当年九部联军讨伐建州说事。对明朝起兵是,则发布了声势浩大的“七大恨”,集中了国仇家恨,将明朝贪官、悍将长期欺凌女真人,粗暴干涉女真民族统一的事归结到了明朝所有人身上,激起了广大女真民众的极大愤慨,为起兵伐明行动渲染了吊民伐罪的色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