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陳小剑Jan 2019-11-2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而不愠⑦,不亦君子⑧乎?”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学问、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著作典籍。

③习:指温习和练习的意思。

④说(yuè):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⑤有朋: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lè):快乐,与“说”有所区别,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愠(yùn):恼怒,怨恨。

⑧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道德修养高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时常去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请教学习,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怨恨,不也是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解读&感悟】

孔子所说的“学问”并非指知识渊博或文学水平高,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学问,如何做人与正确做事。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里或课堂上,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而学问的获得,反过来也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实践和思考。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评价此章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人生道路上或者求学路上,知己难求,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来共同请教探讨学习,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背景、认知水平不一样,往往容易出现被他人不理解甚至偏见对待,但是要学会去宽容和接纳它们,而不应该因此而抱怨、埋怨不公,这样才是有道德修养和格局的君子,自然也会活得安然自若。

《论语》开篇的这章,看似只是简单谈论读书学习,实际上深入讲的是如何学做人做事的学问。教导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精进,进而努力修养成为真正的君子。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