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中心广场的石板路上,菲迪皮得斯在没命地奔跑。咸涩的汗水不时渗进他的眼眶,脚板撞击地面的回响轰击着耳膜,他的意识已经模糊不清。奔跑着,奔跑着,他忘记了自己是远近闻名的飞毛腿,也忘记了自己刚刚还在参加战斗,他化身为一个拼命奔驰的机器,时刻期待卫城高大的石柱出现。 “胜利,胜利”,伴随着急促的喘息,伴随着肺部一阵紧似一阵的灼痛,他反复默念这个词,因为这就是他卖力奔跑的崇高使命。当他终于踏进广场,当他用最后的气力喊出这个词时,他如释重负,一脸欣然,在市民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颓然倒下,永远沉沉地睡去…… 这奔跑力竭的一幕,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希腊。这位有幸留下名字的奔跑者,也为后人留下一件经典的超长距离体育项目:马拉松。 我忽然发现,人的意识跟生活本身一样时刻充满了奇妙感。就在我和女儿谈论该如何学习时,菲迪皮得斯,这位忘情奔跑的英雄突然涌入了我的脑海,令我不由联想,他的欢欣鼓舞、焦急难耐和勇敢顽强。 马拉松,读出它只需要轻启唇齿,三个音节;马拉松,完成它却需要凤凰涅槃艰苦卓绝,乃至自我升华。我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也不具备体能天赋,所以我没尝试过马拉松,我只能做一个马拉松赛事的看客。你我这些平凡人,固然是马拉松赛事的看客,却无一例外是人生马拉松的参与者!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成马拉松“长跑”的胜利者,菲迪皮得斯得益于清晰的目标,超凡的毅力,但却死于方式的失当。我就通过这个人尽皆知的马拉松小故事,向女儿阐述自己有关人生马拉松的感悟。 清晰的目标 菲迪皮得斯之所以开始从击败波斯人的马拉松战场奔跑到雅典城中心,是因为他肩负了神圣的使命:把战争胜利的消息告诉大家!于是菲迪皮得斯将雅典卫城作为自己奔跑的目标。不管路途有多么崎岖坎坷,不管会有什么样的障碍,卫城高大的石柱就是他追随的方向,他不会退缩。 这个目标感这就如同一位老教授曾对我讲述的小故事。假设一个人开车赶夜路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穿越整个大陆去西海岸的西雅图。尽管车的灯光在茫茫夜色中只能照射到车前几十米的地方,但他却不会因此慌乱,因为西雅图的位置在他的心中,并不需要车灯直接点亮。 既然如此,无论一个人多么年轻多么稚嫩,也绝对有资格为自己树立心中的目标。无论这目标距离自己多远,看上去有多难实现,都不在话下,只要你的目标明确,只要你下定决心去实践,达到目标就不是神话。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设想曾国藩在岳阳大败后愤而投水的场景。在他挣脱左右的拦阻,跳进冰冷湖水的时候,一定满心绝望充满挫败感。但当他一遍遍默念“胜败乃兵家常事”时,一定又鼓起了男人的勇气斗志,抱定了“屡败屡战”的信心。因为,他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实现自己的官场抱负人生价值。 时不时挑战生理心理极限,冷不丁制造麻烦困难,不如意十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学习工作乃至人生,都是一场马拉松。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像菲迪皮得斯那样,为自己的人生锚定方向。 超凡的毅力 菲迪皮得斯能够领受送信的任务,敢于接受任务的挑战,源于他“飞毛腿”的名声,源于他坚强的体魄。尽管如此,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定经受了难以想象的考验,因为在他之前,还没有人完成过这样长距离不间断的奔跑。 在目标的指引下,他还需要毅力。他需要用内心强大的信念克服肉体的苦痛,克服生理极限带来的绝望。呼吸越来越急促,道路却越来越漫长,内心挣扎越来越激烈,能够和他作伴的,就只剩下毅力,无法衡量标记的毅力。 是的,如果你只有目标却没有毅力去坚持实现,那就是好高骛远空想虚幻。只有忍受得住枯燥寂寞,耐得住默默无休止的磨炼,你才有资格向目标逐步靠近。 我想,少年王献之在父亲的光环下日日苦练书法技巧,即使涮洗毛笔的水已经染黑了足足十个大水缸,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能否成为父亲王羲之那样的书法大家。他只能忍耐,只能逼迫自己坚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毅力,他才得以后来和父亲并称“二王”。 我想,科学家们在经受了杀虫剂配方第665次实验失败的时候,或许会绝望,或许想恼怒地砸碎试管烧瓶改弦更张。但他们没有,因为搞科研和做人一样,要有始有终,一个科学家又怎会面对课题崩溃迷茫?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坚持,才有了著名的“666”,历经几百次失败后重现生机的奇迹。 你我都是凡人,你我不可能预知下一秒,但你我都有实力在即将绝望的那一刻告诫自己,有毅力,要坚强!坚持就是胜利,如果你今天能耐得住青灯苦读的寂寞,明天就一定能微笑着接受新的挑战,自信地面对未知世界。 科学的方法 菲迪皮得斯虽然达到了目标,却在欢庆胜利卸下重担之际倒地猝死。我们只能缅怀他的伟大,却不能嘲笑他奔跑时的体能分配方式。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人完成如此强度的运动,没有先例可循,他用自己的生命丈量了43.195公里,也探索了当时挑战大自然的极限。 从这一点看,我们既要学习菲迪皮得斯的方向感和顽强的毅力,也要冷静分析自己的方式方法,领悟劳逸结合一张一弛的道理,在实践中感受提高,在战斗中领悟成长。 目标的存在,是为了让你我明确方向,摆正位置;毅力的养成,是为了让你我懂得持之以恒,筚路蓝缕。而方式方法,则让我们在过程中完成自己智慧的升华,体会顿悟的精妙。量变催生质变,只有我们凭借灵光一闪看到柳暗花明,凭借筚路蓝缕一瞥百尺竿头,才算品尝到认知的快感和灵感的愉悦。 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电灯、直流发电机……爱迪生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硕果累累、乐此不疲。引导他们的,除了造福人类改善生活的欲望,也有对灵感迸发的渴求,也有对挑战未知的快乐。你经历失败,你慢慢积累,就一定能体会到正确的方法,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惊喜中感受动力。 四十年前创办京瓷的稻盛和夫,与所谓日本“经营之神”还丝毫挂不上联系。因为他正面对灼热的锅炉,绝望地看特种陶瓷样品被烘烤变形、破裂。怎么办?稻盛社长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烧制,一遍又一遍地推敲工序。做不出来合格的样品,就意味着倾家荡产!当他想出用螺丝在锅炉中固定瓷片这样的办法后,他的创业生涯从此一帆风顺。 在你我迈向目标前进的路上,我们要要想爱迪生他们那样,相信“99%的汗水和1%的灵感”,也要相信稻盛和夫般的思索总结。只有你掌握了最合适的办法,才能如虎添翼,只有你学会了如何学习,才会拥有好的成绩。 虽然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我们却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飞速发展的时代,还有那么多前人的事例可以借鉴。即使生活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只要我们树立清晰的目标、懂得总结改进方式方法,拥有顽强的毅力,我们迟早可以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当中,放声大笑!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爸鼻马迷”不见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