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电影《大腕》中有一段对话,在葛优饰演的大腕葬礼执行人,与关之琳饰演的明星私人助理之间展开。 两人谈论到看待事物的眼光时,关之琳饰演的这位美籍华人根本无从理解。于是葛优捡起三颗小石子。他先在面前丢下一颗,说:“这个距离就是你看待事物的眼光,你总是局限在眼前。”然后他把第二个石子扔到了远处,“这是我看待事物的眼光,比你远得多。”最后,他用尽全力将第三颗石子扔得很远很远。“这就是佛的眼光,能够看到无限远!” 可见,每个人因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最终的决策和实践都截然不同。我们毕竟是人不是佛,在很多事情上都存在着疏漏不足,但是,面对这个关乎孩子个人终身幸福的学习问题,却要求我们必须将眼光尽量放得长远! “父母为子女计,则为之计深远”,在全社会重视学习、以学习成绩评判人才的大环境下,父母必须对“如何看待学习”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认真的探究,才能最终实现孩子的快乐成长。 01 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更重要 中学时代,我有一段时间总喜欢看军事杂志上,有关历任美国中情局长的简历。看得多了就有个小小的发现:凡是担任这项职务的人,无一例外都具备历史学博士学位。想想看也很正常,如果不具备学术考证和逻辑推断训练背景,根本无法胜任这项情报分析工作。 以此类推,在如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中,你只有具备了相当的学习经历,才可能一步步登上心仪的工作平台。未必每一个孩子都要考进清华北大耶鲁哈佛这样的名校,但你唯有注重学习认真学习,才能够进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交环境,得以结识更多优秀的人,得以拥有更多人生选择。 请注意!学习,并不等同于成绩单和毕业证,而是孩子逐步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拥有适合自身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孩子正确对待今后可能出现的一切事物,不管这些事物是新奇跳跃还是古怪离奇,都能在他们理性客观、明辨是非的眼中变得露出底色。孩子迟早要脱离父母的庇护,父母的认知结构也迟早会老旧过时,所以这个学习习惯就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拥有适合自身的学习能力,能够让孩子胜任任何挑战实现人生目标。过硬超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让孩子开阔眼界,拓展心胸。他们会谨慎客观有所敬畏,也会更顺利地树立起责任感,为自己、家人和社会做更多的事情,更易于感受快乐充实的人生。 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口号叫“终身学习”,这句话说得很好!千万不要以为走出大学校门就可以远离学习,要知道现在不仅社会主流,连街头骗术都在迭代升级!如果不具备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未来就免不了碰壁。所以,哪怕现在孩子学得慢点儿差点儿都没关系,只要他们具有学习的热情,就具备了未来的可能性,父母朋友千万不要局限在一时一地的分数上,千万不要为了分数就对孩子急躁甚至想着放弃。 02 不要混淆成绩与能力 说到成绩与能力的区别,我们可以援引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来增强一下说服力。 这部电影就是马特戴蒙主演的《火星救援》。宇航员惠特尼因为一次意外被队友误以为已经死去,落在了火星上。换了别人估计撑不过半个月,不是被冻死饿死就是被气压憋死。但惠特尼不一样,人家是植物学家科学家。所以愣是凭着平生所学在荒芜的火星上种起了土豆。这位不可思议的“火星殖民者”,足足撑过了四百多个火星日,最终等到了队友的救援。 惠特尼能够在火星上求生成功,归功于他的能力强,但能力强一定离不开学习成绩。孩子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本身就是一项能力。学习不是一件轻松浪漫的事,能克服困难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本身就值得表扬与肯定。 但是,面对只是迭代更新快的现实生活,只能考出好成绩却不一定意味能力就强。除了学习,还需要有勤奋的态度、灵活的姿态和坚定的勇气,更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这些因素也都会在孩子摸索学习、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成绩与能力正相关,但能力远远大于成绩。我们都希望孩子的一生幸福快乐,可须知这份幸福快乐就建立在孩子自我完善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成绩,我们还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持续关注他们的精神健康、道德养成、人格培养。所有这些东西,才是孩子搏击未来的能力。 一句话,要提高孩子未来生存发展的能力,父母就要未雨绸缪,引导孩子爱上“终身学习”。 03 如何通过学习来培养能力? 这个问题想必很多父母都曾经思考过。在我阐明自己观点之前,还是先讲一个小故事。 记得我初中时期有个同学,在身为军校教官的父亲的督促下,每天都风雨无阻地坚持早晚两次五千米长跑锻炼。在如此环境下,他的体能早就超过同龄人,成为我们全校闻名的运动天才。初中三年的校运动会上,有他在,我们班自然每次都轻松囊括男子800米和1500米这两个项目的冠军。 我们该提倡什么样的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才能让孩子逐步锻造出自己真正的能力?这个跑步的故事就给出了答案。如果考试只是验证你是否具有一杯水的能力,而你却早就有了一缸水的能力,那么你自然游刃有余。所以才会有那句话,聪明的人绝不会被考试愚弄。 我们都知道,目前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想考出好成绩,写出标准答案就行。但是一个想获得超强能力的人,就必须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和兴趣培养,一点点铸就自己的领悟、思考和理解能力,保持对学科知识乃至生活知识的求知欲好奇心,才算是一种真正的学习。 “人类已知的,是有限的一个圆,未知的,是圆外无限的世界。”懂得了真正的学习,我们才会领悟爱因斯坦这番话的真正含义。你获得的知识越多(圆越大),你就会发现圆外未知的领域也就越多。见识得越多,探索世界的求知欲也才会更多,能力才会更强。 所以讲到这里,我对于成绩、学习和能力的观点就是:比起一两次考试成绩的高低,我更关心孩子是否能获得真正的学习能力,是否可以拥有美满快乐的人生。 如今,因为缺乏分辨力而上当受骗的案例到处都有,因为恐惧科技创新而唱衰人类命运的论调层出不穷。为什么?因为思维固化无法跳脱出逻辑陷阱,因为眼光狭窄把事情看得太死。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能够活得主动积极,我们就要把学习这个问题看得长远一些,深入理解成绩、学习与能力的关系。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爸鼻马迷”不见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