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迷说

 皮皮中尉 2019-11-29

咱们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聊,我对送孩子上辅导班提出的第三条建议就是:既跟老师平等交流,也要鼓励孩子跟老师多交流。

既然历经千难万险找到了合适的培训机构,找到了合适的老师,那么接下来就到了巩固关系的阶段了。

虽然培训机构从本质上看是商业机构,但老师也是普通人,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喜欢听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肯定,乐于看到自己的教学成就。所以,我在平时旁听课程的时候,一般都是找比较适宜的时间和老师聊几句,谈谈孩子的表现,也顺带关心一下老师本人。久而久之,老师也就很自然地对孩子多关注一些,这都是人之常情。

比如Lucy美术班曾经的P老师,Z老师和现在的L老师,我们都从普通的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慢慢升华到了可以聊家庭聊个人的朋友关系甚至姐妹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中,Lucy也就能得到多一些的关注和培养。Lucy学画画或是参加比赛的作品,无不是先后得到了上述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老师对她技法上的瑕疵观察得很仔细,再加上孩子本身很努力,也就成为老师重点培养的对象。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以前上语言班的时候,Lucy有些拘谨,因为她的年龄比班上的孩子要小一些,看到别的孩子已经能表演相声和小品了就不免有些着急和不知所措。在我和老师进行沟通后,年轻的X老师就开始在课堂上注意多提问孩子,在排练节目的时候让她担当一些比较重要的角色。慢慢地,孩子的自信也就培养出来了。虽然已经不再上语言班了,但孩子讲故事的爱好还是保留了下来。而且前段时间班主任老师让孩子在主题班会上演讲,也对孩子的发挥表示了认可。其实,这其中不也包含着家长的功劳吗?(笑)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多和老师交流。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报的英语学校就做得非常好。每次课间的时候,老师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亲自检查孩子的课文背诵,助教老师则要抓紧批改孩子的家庭作业。无论是当初KB1、KB2阶段的C老师,还是现在新概念的L校长,都是亲力亲为,直接创造了和孩子单独交流的机会。他们在上课的时候还会主动和孩子们开开玩笑,做些小游戏,培养孩子积极发言的习惯。我们就在家里鼓励孩子多做准备,多争取课堂发言,多提出问题。孩子和老师之间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消除了,上辅导班的效果也就更加明显了。

我为什么把这一条单列出来呢?因为辅导班的老师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都很不容易。家长一定要有平常心,不要认为自己是消费者,不满意了可以随时投诉或者换机构,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老师吆五喝六。我曾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一个孩子,面对辅导班老师的批评,大声地回应:“你怎么敢吵我呢?我妈妈可是付了钱的!”不光老师很无语,在场的家长也都瞬间尴尬了。可想而知,孩子的身后站着都是家长,孩子的言行就代表了家长的眼界和素质。一万个辅导班也救不了这样一个家庭!

当然,话说回来,家长也不能一味地跟老师搞好关系,遇到老师自身的问题还是要客观冷静地进行交涉才行。Lucy在舞蹈班上的经历就很说明问题。当时少儿艺术团那位水平很高很有名气的老师对跟不上节奏的小Lucy要求得很严格,经常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让她尝试去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孩子当然做不出来,老师的脸色就比较难看,说话就比较不客气了。我们做家长的隔着玻璃看着练功房里的这一幕幕,心里很是难受。我也曾试着和老师沟通,但老师明确告诉我她要的是整体水平的进步,不能允许有谁拖后腿。虽然我很理解老师的难处,但没办法,既然不能营造平等交流的环境,既然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不到重视,那么再麻烦也得改变!于是我们果断地退学了。


梳理总结:交流的目的在于加深了解,在于加强互信。既然现在大家都上辅导班,那就多尽点儿心,让孩子舒服一些。 

 (今天没说完,明天继续哦!) 

关注小号,鼓励一下Lucy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