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廊坊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青梅煮茶 2019-11-29

中国是农业大国,村落有着悠久长远的发展历史。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农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永清县北岔口、中岔口、南岔口,旧时称为岔口村。这个村庄是永清西部规模最大的村落,有许多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本期《廊下听语》特别邀请廊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武瑞征,为您讲述岔口村的历史。

武瑞征

历史上,南岔口、中岔口、北岔口三个村庄原为一村,合称岔口,位于永清县西部,原属永清县大辛阁乡,1996年属隶于永清镇。

据《永清县地名志》记载,岔口村建于宋末,原名南高七,明时因界于永清至固安、牛驼镇至安次境内的交叉路口,称‘叉口村’,后演变为‘岔口村’。全村自南向北分成三个居住点,南点称南岔口,中点称中岔口,北点称北岔口。在村中南北走向穿过的五支渠,也是永清与固安两县之间的界沟。

《永清县志·交通邮电》记载,宋辽时期,自永清县城西北行,途经老君堂、岔口村,达固安县城。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官道、驿道。另一条自牛驼至安次故城旧州的官道与它在这里交叉相汇,使这里四通八达。宋末,十字路口上人烟聚集,形成村落,便取名“岔口”,古代典籍中,即形象地写为“乂口”。从千年前开始,岔口村就成了永清西部的门户。

便利的交通,独特的位置,使岔口村的人口迅速增加,自古至今,岔口村都是永清西部规模最大的村落,并有“南四北五九龙口”之说。据村民介绍,旧时的岔口村包括九道岔口,南部四个,北部五个,合称为九龙口。

北部的五个岔口,村民现只知四个,分别为陈岔口、佟岔口、冉岔口、傅岔口,合称北岔口,同属一个行政村。有村民认为,北岔口与下辖的四个岔口合称为北部五道岔口;也有村民认为,北岔口的冯街与陈岔口、佟岔口、冉岔口、傅岔口并列,合称为北部五道岔口。众说不一。

南部的四个岔口沿袭至今,分属中岔口、南岔口两个行政村,南岔口下辖杨家疙瘩、阚家桁子,中岔口下辖李岔口、郝岔口。中岔口、南岔口、李岔口、郝岔口合称南部四道岔口。

九道岔口之所以被戏称为九龙口,与清乾隆年间的一段往事有关。在北岔口下辖的佟岔口南部,曾有一口石井,石井旁有一座龙头饮马槽,槽长约2米,宽约0.7米,槽上雕着一只龙头,龙头能够吐水。饮水槽旁有一石质的栓马桩。许多年长的村民都亲眼见过这些旧物。据村民们介绍,这眼井是乾隆皇帝赐给他的乳母佟太太的。佟太太家就在佟岔口,佟岔口也因佟太太而得名。

相传,佟太太家十分贫困,合家以乞讨为生。乾隆皇帝出生后,找了很多乳母都不合适,便在京畿一带广寻乳母。佟太太被选进宫后,小皇子与她十分投缘。乾隆皇帝长大后,舍不得佟太太离开,把佟家全家都迁到了北京定居。乾隆皇帝登基后,对佟太太更是关照,还为她养老送终。这口井就是为奖励佟太太而建的。

村民认为,岔口村出了位皇帝奶娘,与真龙天子相关,便戏称之为九龙口。更巧的是,岔口村所在的位置与故宫所在的中轴线在同一经度上。

另外,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史学大家章学诚为永清编撰的县志中,还记载了岔口村诸多的寺院及碑刻。南、北岔口有隆庆寺、兴隆寺、娘娘庙等大型庙宇,章学诚还曾抄录了其中三通石碑的主要内容:

兴隆寺碑。右碑在乂口村,首书赐进士出身云南道监察御史北平瑶斋傅好礼撰,末书万历岁次壬午年丙午月乙丑日立。

隆庆禅林碑。右碑在乂口村,首书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奉敕整饬雁平等关兵备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邑人张惟诚撰,乡进士奉训大夫奉敕进阶大夫山西平阳府隰州知州邑人朱可进书,恩选士诚昭德郎陕西延安府通判邑人武尚科篆,末书万历十七年己丑孟夏。

圣母娘娘庙碑。右碑在乂口村,首书赐进士文林郎初为知县转升于部外升知府二任乡试大主考李士瑜献,末书雍正二年岁次甲辰孟夏立。(原注:官衔诡越不经,今从实记之。)

这些寺院、碑刻也折射出岔口村在明清时期的繁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