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小透明啊 2019-11-29

泰戈尔最为我们熟知的那首诗里提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不知道为什么,诗人们都喜欢用星星来形容距离。初中时读到的杜甫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也是如此。不过,当时读只觉古代生活不方便,现在真的在生活中了,方觉其中的悲怆之意。

01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年底了,和朋友约了聚会。两个在北京,一个在天津,约完之后,感觉完成了一件大事。然而在聚会之前遇到了一些问题,我这边临时有事,改了地点,于是聚会被迫取消。究其原因,是太远。同在北京,郊区和郊区之间距离很远,不算任何堵车因素,2个半小时。北京和天津由于有城际高铁的连接,半小时即可抵达,然而从家到车站,从车站到目的地的时间简直耗不起。

2环和6环的距离也很远。北京市区内陆铁很方便,然而想找一整天也并不容易。约了几次一起吃火锅,不是我加班,就是她有事,仔细算一下,上次见面是年中我生日的时候,如今已经是新的一年了。

大学室友说真想聚聚,我们一个在辽宁,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天津,一个在上海。交通的方便似乎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然而北京和上海,何止是一张飞机票的距离。她们要看什么时候能赶个周末正好多请一天假,我得在解决假期的同时考虑经济状况。毕业之前我们依赖着家里,毕业之后我们依赖着我们并不算很理想的工作。似乎窘迫这两个字始终萦绕在我们的青年时代,以前总说想长大,现在总想变成熟。期待成长到中年,成了所谓的中产阶级就能实现一些事。那中年危机的人是不是又同样想着变老退休后可以减少些烦恼呢?

02

父母在,不远游

其实何止是朋友,我们和家人见面的机会也是寥寥无几。十一的七天就是小长假,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更是珍贵,不惜让我们日夜盯着屏幕,一次又一次用刷票软件抢票。可是仔细一算,春节放假也就一周左右,然而也会有种忙里偷闲的庆幸。

来来回回奔波累了,上班受了委屈的时候就在想,我在外面到底有什么意义。当问出“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怪圈,也仿佛给自己找好了一条退路。我一度陷入工作没有意义,工作之外的生活其实同样无意义,那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的虚无主义。至于退路更好分析,比如回家之后虽然我工资低点,但是压力小,离家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了。当时离开家是认为家里处处是束缚,现在想回家反过来把这份束缚解释为甜蜜的负担。是不是人每一年的心思都会变?既然人这么多变也不难理解那些为了留下来不择手段的人了,他们是另外一种没有退路而已。

但真的回到家之后也多是各忙各的,回家之前的紧迫感全然不在。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屋子,于是和爸妈每天碰面的机会就是吃午饭和晚饭的时候。在家呆着超过3天就要开始吵架,和爸妈的话题就是工作和婚姻,然而每次都是不欢而散,甩门而去。我们和家人的距离似乎只能越来越远,身在异乡透过微信那个小屏幕亲密地聊天时,反而验证了距离才是美。

03

聚散两匆匆

我们往往都是短暂相聚,告别之后见面就遥遥无期。提到告别,其实不光是伤感。很多时候我们是抱着对彼此的怨怼分开的,好聚好散成了一种无法实现的期望,比如离职。很少离职是心平气和的,公司抱着我培养了你你却不懂回报的不理解,你自己怀着长期郁郁不得志的不满终于爆发。离职之后,再从事相关工作心里都在默默祈祷再也不要遇到前同事。其实仔细想一想,人和人如果真的能达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我们期待的是初见的美好,但是有让美好延续的欲望就免不了更深的接触,于是发现放大镜下的彼此并不如想象中的美,近看甚至觉得面目狰狞。

这种狰狞来自于陌生感,这种希望落空的失落同样是来自于陌生感。生活的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其实都是陌生的,突逢变故也不过是将每天的隐忧兑现。如果人生真的每天都被精准的预知,可能现实中的我们还会生出不信命的反叛念头。我们并不期待绝对的答案,我们期待的惊喜也只是喜的那一部分。认识到自己不能改变世界可能就是我们愤怒的来源,接受却是件困难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