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的空袭毁掉了棉花街市民宁静的生活。1938年10月19日的凌晨,棉花街的市民发现街上出现了壁报。这是棉花街的第1期壁报,壁报的第1版《目前抗战形势》;第2版、第3版主要是抗战消息报道,第4版为《火炬》。第1版下部为彩色《武汉大会战形势略图》。壁报中特别提醒大家要将白色墙刷成灰色或灰黑色,以躲避日机的空袭。
谁贴的壁报?街坊邻居都在纳闷,焦景秀也不例外,当时她只知道丈夫李荣模是个茶叶商。李荣模白天做生意,晚上编辑壁报,书写标语。第二天凌晨,借买菜之机,见四周无人,迅速张贴,然后,佯装不知,与其他市民一起阅读,参与讨论。
在张贴新的壁报时,他将上期壁报悄悄收藏起来。李荣模在江北黑石子租赁了存储茶叶的货栈,于是,他将壁报、进步书籍、个人档案等资料藏匿其间,一直保存到1980年。解放后,李荣模同志担任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科长、处长,松藻矿务局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当选为重庆第二届人民代表。
棉花街壁报是彩绘手工报,共有6张,分别是晓壁报1号、棉花街壁报第2、4、5、6、8期。所有壁报中,唯棉花街壁报第5、6期保存较好,其他则有些破损。第5期上还粘贴着被击落日机的部分残片和搜获的中国地图。
壁报采用胶版绘图纸制作,每期排版形式不拘,栏目不固定,标题用彩色字体,正文用黑色墨汁,书写格式皆从右到左,至上而下。壁报出版时间不定期,大多集中在1939年5月至7月。
《晓壁报》1号为2页4版,开本为纵27厘米,横40厘米,1938年10月19日出版;《棉花街壁报》第2期为1页2版,开本为纵76厘米,横107厘米,1939年2月18日出刊;《棉花街壁报》第4期为空袭特刊,出刊时间为1939年5月13日,1页2版,开本为纵77厘米,横74.4厘米;《棉花街壁报》第2期为乡村号,1页2版,开本为纵61厘米,横112厘米,1939年5月3日出刊;《棉花街壁报》第6期出刊时间为1939年5月27日,1页2版,开本为纵55厘米,横116厘米;《棉花街壁报》第8期出刊时间为1939年7月4日,1页2版,开本为纵53厘米,横76厘米。
壁报内容主要是宣传时事和抗日救亡的思想,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特别是第5期乡村号,翔实介绍了惨绝人寰的重庆大轰炸。经专家鉴定,棉花街壁报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