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园研究 | 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及配置方式研究(下)

 晚霞心语书屋 2019-11-29

 

(三)庭院植物

根据各景区的功能及表达主题,植物配置手法更加多元化。

1
宫殿区

主要采用规则式种植为主,多以松柏对植(图5),且砌之以花台,以体现建筑的等级和规格。而“正大光明”、“含经堂”、“迎晖殿”等朝仪区则基本上无植物种植,以空旷的空间表现皇家的威严神圣。“方壶胜境”作为三园最为豪华壮丽的建筑群,采取了严格的中轴对称形式,植物也采用砌有花台的油松、玉兰对植,进一步突出建筑的规格和宏大、敬畏之感,与故宫的多处宫殿种植形式类似。

 图5 油松对植

2
寺庙及祭祀景区

园内用于祭祀和供奉神佛的地方众多,既有规模宏大的家庙——“鸿慈永祜”,也有小巧的花神庙、河神庙之类,还有喇嘛庙等多处庙宇,多以青松翠柏作为主要种植树种,以树阵、对植为主要种植形式,以烘托庄严肃穆的氛围。松柏及高大乔木亦种植在外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幽静的空间,隔绝外界的干扰(图6)。按照传统寺庙种植惯例,还栽植有银杏、七叶树、竹子、丁香等植物,池塘内也多种植荷花等与宗教有关的植物。

图6 “鸿慈永祜”由松柏围合成幽闭空间

3
游憩景区

帝后休息的寝宫一般为传统的四合院结构,如“九州清晏”、“敷春堂”等,绿地较少,为避免空间的荫蔽和拥塞,植物种植不多,点缀乔木和花灌木为主,常采用传统的“玉堂春富贵”种植形式,对植于庭院内(图7),花灌木多种植丁香、石榴、牡丹等植物,寓意富贵吉祥、多子多福,以突出生活情趣。

  图7 “西峰秀色”玉兰对植

皇帝用于读书、游乐的区域既有以植物为主题的景区,也有表现山水意境的景区,还有以建筑为主的景区,总体来说各景区的建筑形式比较自由,与山水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布局,也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步移景异。根据庭院大小和功能不同,利用植物来丰富园景,加强空间感觉。植物与建筑、假山、水池、道路通过精心的搭配,以突出景观主题。因为建筑基本上没有中轴对称的规整布局,植物也主要采用自然式种植,充分表达了古典园林庭院空间的植物配置意境。为了使南向建筑明朗,多点植高耸的乔木,“长松挺秀侵窗碧”“茂树兼碧红”,使浓荫匝地(图8),枝叶繁茂,嘉木葱茏;或一片竹林,“修篁万竿”,曲径通幽(图9);或种植牡丹、芍药、菊花等低矮的灌草,增添生活趣味,“兰蕙芳香”“花香满樨”;或者设棚种植虬枝弥漫的紫藤(图10),使空间呈半封闭状态,以符合明暗的原则,带来夏日清凉。后庭内漫铺碎石,只留出一方土地,里面植少量植物,如翠竹摇曳并配以石笋,或窗下几株芭蕉留待听雨,或红梅傲雪、疏影横斜,一草一木,独具匠心。建筑通过植物美化以形成自然宜人的游憩空间,植物亦通过建筑的框景、匾额的题点来表达诗情画意。

图8 “长春仙馆”青桐点植

图9 “天然图画”幽篁

图10 “慈云普护”庭前紫藤架

(四)堤岸植物

三园水面积占全园的五分之二,临水景观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皇帝的御制诗集中也常被吟咏,主要的配置形式为桃红柳绿(图11),方式比较灵活,在局部长直的堤岸采用传统的桃柳相间,与颐和园西堤与西湖苏堤类似。大部分岸边则采用自然式种植,结合山形水系的变化,以旱柳、桃树为主,点缀以树形优美的绦柳、秋色叶树种等,疏密相间,枝条拂水,或高耸凌云,或欹斜探水,而且形成自然框景,以树成景。尤其注重桥边配置,点缀几株桃柳,或辅以叠石,丰富桥岸景观(图12)。岸线拐弯处多点缀乔木或花灌木以形成点景,注重与滨水的建筑结合起来,以高大的乔木枝叶掩映着亭榭,充满诗情画意。圆明园大部分的驳岸以本地产的青石为主,棱角过于分明,须以植物进行适当遮蔽,如爬山虎、白蔹等,以柔化较为生硬的线条。

图11 堤岸桃红柳绿

图12 桥边配置桃柳

(五)水体植物

三园水体类型多样,形式不一,既有宽阔的湖面,也有弯曲的溪流和动态瀑布,配置形式亦是变化多端。福海为突出旷奥的效果,基本上水中无植物生长,天气晴朗,风起之时,恍若大海一般,湖中三岛,真若瀛海仙山,亦真亦幻,十分点景贴切;曲折有致的溪流经植物点缀,宛若花溪一般充满情趣;碧波荡漾的湖中、桥下、水榭,鱼戏菱藻。虑到水面舟行运输的需要,水中仅点缀荷花,以粉色的荷花为主,也有白色、黄色的荷花品种。现在许多湖面未经种植已自然生长出白洋淀红莲,可能为那时的品种。湖面大多部分保留了野生的芦苇、香蒲、慈姑等植物,以突出天然、野趣的自然风格 。有少数几个景点如“濂溪乐处”“多稼如云”“曲院风荷”等以荷花为主要的观赏对象,湖中遍植荷花(图13),“红衣印波”“净绿纷红”,满足帝后们夏日赏荷的需要。

图13 “多稼如云”湖中遍植荷花

三、植物景观特点

通过对圆明园盛期植物配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圆明园的植物景观具有如下特点:

(一)丰富山水景观

圆明园作为人工山水园,空间结构、山水骨架完全经过人为的构思和创造,而植物作为唯一变化的造景元素,通过四季变化呈现的不同景象,进一步丰富了园内的山水景观,弥补人工挖湖堆山的劣势,完善山水环境,强化空间比例,创造宜人的居住空间,使之成为一座“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移天缩地在君怀”的皇家宫苑。此外植物也可独自成景,如绮春园代表“春夏秋冬各擅奇”的“春泽斋”“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大景区通过突出特定季节植物搭配,表达景区主题。

(二)植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

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有记载的就有百余种,还保留了大量野生植被来丰富园景。植物类型和应用形式多样,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植物应用类型,也有很多优良新奇的植物品种如千叶杏、红白丁香等。尤其是运用了大量的果树种类,不仅赏景,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使园林景观充满了生活情趣。

(三)突出植物景观主题

虽然全园植物种类众多,但选择了姿态优美、色韵兼具、内涵丰富的松、竹、柳、桃、荷5种植物为主要植物种类,遍布全园,以形成全园植物整体景观上的和谐统一。在一些景区又以某一类植物作为主要的赏景主题,如“九州清晏”清晖阁的油松、“西峰秀色”含韵斋的玉兰、“镂月开云”的牡丹、“碧桐书院”的青桐等。

(四)植物配置重意境表现

圆明园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注重表现人文意境的传统,并且将皇帝的治世思想融入其中,赋予了园林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通过运用大量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集中体现了君子比德、闲适隐逸、视农观稼、诗情画意等多种意境。

[作者]

 余      莉 

任 爽 英

温馨提示

为了满足大家深入了解圆明园历史文化的需求,圆明园研究院特开通“北京圆明园研究会”公众号,公众号将定期发布圆明园遗址保护与文化建设发展等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