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大自然的地貌和地质构造

 钟希瑞 2019-11-29

      我不是学自然地理的,也不是地质学专业的,但是我喜欢大自然的地貌和地质构造。

      我经常观察周边的地貌,搜寻白垩纪恐龙化石或其它古生物化石,然后根据化石的种类和化石的分布规律寻找可能存在的陨石坑(陨石坑中央锥)或铁质浸染区。

      日积月累,找到的古生物化石多了,就把成堆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送到国土资源部门。遇到不了解的地质构造就请教与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并且得到细心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教学之余,我加强地质学理论的自学,比较国内外地质学家的观点,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分析每个地质学家的得失。

      实践是研究地质学理论的关键。我住在山东省中部,这里是“沂沭断裂”东翼的中部,陨石坑与陨石坑中央锥较多,石英、硅酸盐分布较多;虽然没有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但是陨坑玻璃、石英质千枚岩、云母、花岗岩、玄武岩、蛇纹岩足以支持我按“鲍文反应序列”去研究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里光速流动的物质转化的能量——金属态氢离子的聚合反应。

      由于我不是专业出身,不受教科书的“桎梏”,在盖公山陨石坑中央锥上射部位发现“冲击石英——花岗岩”、“震裂屑锥”、“熔融构造”这三个标志以后,就逐步确定了质能转化在岩石、矿物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板块假说”忽视了质能方程,把岩石和矿物看作沉积、风化、有机成因,这是错误的。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台活化,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光速流动的物质转化的能量——金属态氢离子是所有岩石和矿物的来源。

      随着观点的成熟,我写了地质学论文:保护地球精彩地质摄影作品《小行星撞击的痕迹》投稿于“地质调查科普网”,还有“有个出版社”给改编了一下,叫《地垒、地堑的形成与白垩纪陨石坑中央锥的关系》。

       陨落地质学1

      陨落地质学2

河卵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