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教育算成功

 枫叶飘然居 2019-11-29

   作者:施梦尝

       以下是我亲历的几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我的家庭医生是一位医术高明的爱尔兰人,有着典型的爱尔兰人的绿眼睛和爽快性格。她自己和我说,她是个话匣子。确实领教了。因为每次看病过程中她都爱和我聊天,而那有点古怪的爱尔兰口音所散发出来的热情,确实令人着迷。所以,当她告诉我她的大儿子迈克尔3年前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前往斯里兰卡的小村庄给村民看病,并志愿将来加入飞行眼科医院,为贫困国家的人们治疗眼疾时,我在肃然起敬的同时,并没有太多惊讶。从他单纯热情的母亲身上,我可以想见到一个身怀悲悯之心的大男孩。但是我的家庭医生告诉我,迈克尔小时候十分顽劣,因为母亲是家庭医生,父亲是专科医生,一对工作狂,根本没时间管他。她也奇怪,这孩子怎么突然之间变得成熟懂事,心怀天下?而我的理解是,言传身教背后隐藏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有着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者情怀的家庭走出这样一个仁心仁术的年轻医生,是惊喜,也是必然。

       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见到了一个叫杰瑞的中国男孩。他在阿德莱德的一所私立学校读8年级。忧心忡忡的父母告诉心理医生,杰瑞从两年前就不愿上学,每天早上上学前就会难受、呕吐。如果同意他不去上学,不到5分钟他就活蹦乱跳地玩起了电脑,什么毛病都没有了。如果一定要他去上学,他在学校里也会告诉老师说头晕、想吐,结果早早就回来。杰瑞的父亲是个生意做得很大的成功商人,每个月都往返于中国和澳洲之间。他痛心疾首地对医生说:“我们望子成龙,从小给他上最好的幼儿园,每年回国度假时,还给他请物理和数学家教辅导他。可能是因为给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他现在竟然连学都不愿意上了。”医生悉心地问了一句:“他小时候上学有没有什么不愉快的经历?”

       杰瑞的父亲想了一下,不太确定地说:“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只要当天有游泳课,就一直哭,不愿意去。因为第一次游泳他不敢下水,是老师把他踹到水里去的。”医生若有所思地说:“学游泳时,有的孩子因为被踢到水里,从此学会了游泳;而有的孩子从此学会了恐惧,这种恐惧有时候能伴随一生。在澳洲,我们主张学习是放松的、快乐的,而不是强迫的。如果孩子在学某样东西的时候感到不自在,我们的建议是不要再学了。”学校的辅导员在一旁点头说:“我们已经和杰瑞谈过了,准备让他逐渐地回到学校。我问过了,他不反对上数学课,所以我们会先试着让他只上数学课。”

       应该是快乐的体验,可是对中国的孩子和父母来说,这句话是多么的苍白、奢侈而不靠谱。讽刺的是,我们为了让孩子接受自由的教育而漂洋过海,却又在远离故土的地球另一端,把孩子送进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反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我,也无奈地发现自己不能免俗,悲哀且惭愧。

       在医院诊室陪一位朋友做检查,看到妇科医生一边等着护士准备器具,一边和她聊天:“我女儿刚买了一辆车。”护士笑着说:“那太好了,克莱尔终于有自己的车了。是一辆什么车?”“噢,不是什么太好的车,一辆2003款的‘现代’,二手的。”

       “你帮她出的钱?”

       “不是。”医生骄傲地说,“她工作一年了,有了一点积蓄,自己出了一大部分,不够的部分我做了一点贡献。为此她非常开心,昨天逛街时还请我喝了咖啡呢。”

       护士由衷地说:“真好。”

       我也想说,真好。一个年薪至少四五十万澳元的专科医生,只鼓励孩子买价值最多几千澳元的二手车,而自己只资助一小部分,孩子丝毫没有抱怨,只有感激,因为他们甚至父母的钱不是自己的钱。可见,啃老族是被“老”纵容出来的一族,这样的因必然结出这样的果。

                                                         摘自《且将新火试新茶:澳洲生活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