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障排除】新蒙迪欧无钥匙进入功能异常的分析

 余鑫应 2019-11-29

关键词:插接器端子、接触不良

故障现象

一辆2018年产长安福特新蒙迪欧轿车,行驶里程3万km。用户反映该车右后门的无钥匙进入系统功能失效。

检查分析

维修人员首先进行试车,将车门全部关闭后,左前门、左后门和右前门把手均可使用被动进入功能(无钥匙进入功能)解锁或锁定车门,无需使用机械钥匙或钥匙遥控器。就是在车门外部1m范围内,使用已编程生效的被动钥匙,通过触碰外侧车门把手上的锁止或解锁传感器(图1),实现全部车门的锁定或解锁。但唯独右后门的该功能失效,确认故障与用户描述的一致。

图1  无钥匙进入功能失效的右后门把手

在检查该故障前,先了解一下该车的无钥匙进入中控锁系统(图2)。该车中控锁系统可根据来自车门锁控制开关、钥匙遥控发射器以及被动进入系统的信号输入,车身控制单元(BCM)接收到相应信号后,将解锁所有车门或锁定所有车门,即BCM使用一系列集成继电器来控制车门锁。当继电器未通电时,锁闩中锁定电机的两端均搭铁。当解锁继电器通电时,将向锁定的一侧提供电压来解锁车门。当锁定继电器通电时,极性反转,电机将锁定车门。

图2  无钥匙进入系统电路图

遥控免钥匙进入系统由BCM控制实现遥控无钥匙进入功能。触摸车门把手上的感应器后,发射器识别代码和遥控无钥匙进入命令将会被无线电接收发送控制单元(RTM)检索到。RTM解读此信息并通过LIN电路或在网络可用后,通过CAN向BCM发送一条消息。如果BCM检测到1把有效的已编程钥匙,则会执行命令,根据要求控制车门锁、激活喇叭和转向灯。被动进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外部车门把手包含无钥匙进入天线以及电容式触碰传感器。天线与锁止/解锁传感器通过导线接到BCM(2个后车门把手仅配备了电容触摸传感器,未配备天线)。

(2)当触碰外侧车门把手上的锁止或解锁传感器(解锁传感器位于把手内,而锁定传感器位于把手的外部顶面)时,BCM立即激活相对应的外部天线。外部天线发出低频无线信号,用于搜索并激活在车门外部1m范围内有效的已编程的被动钥匙。此时低频信号被钥匙获取,钥匙处理这个信号后,对外发出一个高频编码信号作为应答。

(3)RTM检索到高频信号,然后把简单处理的信息传递给BCM。BCM会将接收到的钥匙信息和自己存储的信息对比,验证钥匙的合法性。验证钥匙合法后BCM控制门锁电机,从而实现车门自动上锁或解锁。

(4)车门上锁的条件是:在外部天线检测范围内(外部天线1m范围内)发现有合法的钥匙;所有车门及行李舱盖关闭;变速器处于P挡;点火开关关闭。

此车的故障仅是右后门没有被动进入功能,其他3个门都能正常使用,同时遥控无钥匙进入功能也正常。通过对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故障现象的分析,基本排除了遥控钥匙本身、BCM、右后门锁电机及相关线路、RTM及相关线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因此,维修人员判断故障的原因仅有2种可能:右后门把手上的电容触摸传感器本身故障;传感器到BCM之间的线路故障。

维修人员使用替换法将左、右后门外把手互换。换完后左后门外把手可以实现上锁及解锁功能,右后门侧依旧无法实现触摸上锁或解锁功能。由此判断右后门外把手上的电容触摸传感器本身是正常的。

通过查看电路图,在右后门传感器插接器C831的1号和4号端子处,测量传感器的供电电压为0V,而正常时应在11.2V左右(图3)。测量C831的4号端子和搭铁电阻,电阻为1.2Ω,搭铁线也正常。通过以上测量,基本可以判断是BCM至传感器的供电线路出现了断路的情况。经分段查找,维修人员最后发现是BCM插接器2280E的4号端子出现了插接端子松旷的情况,导致了接触不良。

图3  测量传感器的供电电压(左为异常,右为正常)

故障排除

对插接器2280E的4号端子进行紧固处理后,恢复插接器2280E,并再次测量C831的1号和4号端子之间的电压为11.2V,将外把手安装好后试车验证,右后侧外把手可以实现上锁及解锁功能,故障排除。

回顾总结

本车的故障原因是由于BCM插接器2280E的4号端子出现插接端子松旷,导致右后门外把手的电容传感器没有电源电压,从而出现了上锁和解锁感应失效的情况。本故障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维修人员在了解了相关系统的工作原理后,结合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即可知道大致的故障点位。同时,采用快速替换法,很快就排除了传感器本身故障的可能性。最后经过测量和对比,就能准确查出故障点,并进行排除故障。

此外,希望本案例中所介绍的车型中控锁系工作原理及排除故障的思路,能给同行带来些许启发,对排除类似中控锁系统故障有所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