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练习太极拳》——关节

 畅游875 2019-11-29

《怎样练习太极拳》——关节  

人体206块骨头,都靠关节连接来负担重量和进行活动。太极拳要求在动作中用意思来放松关节,拉长韧带,增强其弹性和灵活性,使动作能够达到“节节贯穿”,同时还要求用骨节对准的方法是关节锻炼更为润滑而稳固,并使骨与骨之间能够更好地分担重量,从而增强力量和耐力,在劳动和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太极拳对关节的训练是时松时紧的(松的时间长,紧的时间短)。­

初学太极拳时,应该多从松开关节着想,把几个大关节先松开来(如肩和胯关节),以便更好的带动手、腿等关节的活动。脊骨,特别是胸脊和腰脊的松开与贯串尤为重要,腰脊命门穴(前平脐)为全身重心所在,是调节全身动作的关键,胸背部左右二十四跟肋骨要节节往下松,由外往前合,这有助于“气沉丹田”和带脉(腰部周围的一圈)的充实。­

此外,要在全身放松的要求下来逐步松开各个关节。由于太极拳是一动无有不动,在腰脊联合的原动力下带动四肢进行螺旋形的上下、左右缠绕伸缩动作,从节节贯穿中起到引长身肢的作用,因此,松开全身关节是有可能的。在定式时,还要特别注意骨节对准,是负担能力加强。全身骨节既求松开,又要虚虚对准,使内含腾挪之意,首先要求脊柱和几个主要关节松开,才能全身节节贯穿,劲整而灵动。这就是“节节松开,处处合住”的要求。太极拳是强调“周身一家”,“周身团聚精神健”的。        

四肢关节还有求曲而不直,留有余地,不能挺直和别扭,这样才符合“劲以曲蓄而有余”,“松开我紧勿使屈”的要求。只有在曲蓄而有余的姿势下做到静则俱静,动则俱动,并要求在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得要求下转换内劲,这样才能练到“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将来提高推手技巧上,可以做到处处蓄势,处处能放劲。以前太极拳名家,在技术上达到“但依着何处,便以何处击之”的境界,都是从蓄势上发展而到达的。­

每式定式时,周身一起合住劲,各个关节对称地左右合住,上下对齐(如两手、两足等对称合住,如手和足,肘与膝,肩与胯,两乳与肚角上下对齐),开则俱开,合则俱合。在整个拳套一开一合,一虚一实的不停运转中,关节在肌肉和韧带的牵动下得到时松时紧和有规律的适量运动(太极拳的松是自然地放松入于柔,紧是由于放松后自然的转紧入于刚,需细心体会)。­

上面列举的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是贯串在整套太极拳动作之中的,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某一部分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姿势的正确。初学时,必须逐步把各部位姿势认真地分节分动地安排恰当,要相顺相随,避免互相牵制,也就是说,要在手型手法,步型步伐,身法和眼神等动作中把各部位姿势都能恰当地配合,掌握动作中的速度、路线和方法等,就可以逐步达到立身中正安舒,动作连贯圆活,上下相随,周身协调,有生到熟,熟能生巧,这是逐步提高技术的必然过程。­

为了初学者便于记忆,便于检查,讲各部位要求归纳为下列十二项:1.心静体松;2.中正安舒;3.虚灵顶劲;4.气沉丹田;5.含胸拔背;6.沉肩坠肘;7.坐腕舒掌;8.松腰敛臀;9.尾闾中正;10.屈膝松垮;11.步分虚实;12.上下一线。­

练习时边练习边检查,反复检查,不断校正,把毛病去净,姿势正确的要求就达到了。古人所说的“功到自然成”,不能误解为盲目瞎练,而是按照严格的要求,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不断总结提高来达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