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继八家传一脉 书工二篆卓千秋——先生归来王福庵

 mengk4fz0yyf5h 2019-11-30

“当前篆书无过福庵者。”——赵叔孺 “并时吴(昌硕)赵(叔孺)能相下,鼎足曾分天下三。”——沈禹钟

11月14日至24日,“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先生归来:王福庵和他的时代”系列活动在西泠印社美术馆举行。此次系列活动包含了“先生归来——王福庵和他的时代作品展”以及“印社中人——麋研斋印学篆刻邀请展”两个展览和“播芳六合——王福庵对近代印学史、篆刻史、书法史的影响”的专题讲座。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先生归来》作品集的捐赠活动。

王福庵作为西泠印社的创社四君子之一, 是跨清末、民国至新中国的一位开宗立派的书法篆刻大家,在近代印学史、篆刻史中,有开辟风气之功,享誉于时,而书法艺术的修养和造诣,继吴昌硕、赵叔孺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尤其是“清姿可挹,雅韵欲流”“当前篆书无过福庵者”的“玉箸篆”,备受世人推崇。本期,刊登周建国介绍王福庵先生生平及书刻艺术的文章,管中窥豹,认识王福庵的篆刻艺术。

美术报 周建国(西泠印社社员)

王福庵(1880-1960)初名寿祺,字维季, 后更名禔, 以字行。别号锄石农、微几、屈瓠、印佣、罗刹江民、石奴、福庵居士,晚年又自号持默老人、持默居士, 别署游艺室、苦晚斋、春住楼、麋砚斋。遗有《福庵藏印》、《罗刹江民印稿》、《麋研斋印存》、《麋研斋印存重辑本》、《麋研斋印存重辑本续》、《福庵印稿》,以及《说文部属检异》和《麋研斋作篆通假》等。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金石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创建于清代末年的我国第一个印学研究团体——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释文:《九峰旧庐珍藏善本图籍印记》边款

释文:藏园

十二即解 爱好印章福庵先生生于杭州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祖父(琅琊王氏武林支系十五世)王言是清嘉庆戊寅恩科举人,父亲王同(1839-1903)是清光绪丁丑科(1877年)进士,为第二甲第三十七名。曾授刑部福建、江西司主事。辞官归养后以教书、考证校勘金石碑版、著书立说为乐,历主梅青、黾山、塘栖、慈湖各书院讲席,期间以长紫阳书院最久。在如此环境熏陶下,福庵先生自幼耳濡目染,一心向学,对金石书刻之癖好已开始渐入骨髓。他曾说:“余年十二即解,爱好印章,见汪(启淑)丁(敬)两氏印谱,辄心仪焉”。他边勤奋学习,边用心搜集浙皖前贤之作,于1907年28岁时辑得《福庵藏印》十六卷,内中收印人自丁敬至陈雷共39家、印章254方。从其藏印中可看出:内中收入西泠八家的印有105方,即占20.5%的印家之印却占总收印的41.3%,可见其对西泠八家情有独钟;也收入邓石如、吴熙载等皖派和其他流派印人之作,说明其已开拓视野,对优秀传统兼收并蓄,不使自己局限在一家一派之中。这些,都为他以后确立书法篆刻一代宗师之地位夯实了地基。

释文:《绶珊六十以后所得书画》一印边款

释文:宋南渡王定肃公二十七世孙体仁收藏书画印记

名噪湘鄂 誉满京师20世纪初,刚过弱冠之年的福庵先生任教于钱塘学堂, 即崇文书院, 教余常与杭州古籍版本、金石书画大收藏家——八千卷楼主丁氏后人丁仁过从于西泠孤山, 切磋艺事。后又与金石书画家叶铭和吴隐于1904年一同创设建立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经创始者们十年一番苦心经营, 社会贤达慷慨相助,于1913年西泠印社正式命名。

福庵先生除精通二篆,嗜好金石书刻外, 亦擅算术,以测绘技术供职于铁路局。在至1919年的数年中,他奔波于沪杭、湘鄂路局之间,除工作外,时常为友人写字刻印。1915年,先生辑成了他第一部印谱——《罗刹江民印稿》,内中所收之印皆为福庵于1914、1915年在湘(湖南长沙)鄂(湖北武汉)工作时所作。那时先生三十五六岁,个人治印风格尚未完全形成,处在转益多师阶段。印面章法、文字结构和用刀上大都仿效秦汉及明清前辈名家,如白文仿陈曼生、赵次闲、吴让之;朱文效元人、浙派、赵之谦。此谱只钤印面,未拓边款,全8册,共收入254方印蜕。

1920年春,福庵先生受聘于北京政府印铸局为技正,同事者有唐醉石、冯康侯等。进京不久,福庵先生书印艺术便有声于京城艺坛,文人名流为之倾倒,索书求印,络绎不绝。福庵先生南艺北传,致使京城艺坛吹起了一股典雅隽永之风,并影响着后世。

释文:傅增湘印

释文:沅叔七十后作

鬻印沪上 鼎足天下1930年11月,福庵先生辞官来沪,卖字鬻印养家度日。他心无旁骛,专攻艺事,个人面目,日臻完善。这从以后几年出版的福庵印谱中可完全得到证实。

1934年出版的《现代篆刻选》第3集《王福庵印存》,内中收印120方,这些印大都为先生寓沪鬻艺时所刻之精品。1936年,由宣和印社所辑的《麋研斋印存》 问世,前有赵叔孺署扉,其中除先生己作之外,“其间名人手迹可式楷模,亦有朋好石交凭中契阔”(福庵语)。印存共收印345方。1938年, 仍由宣和印社所辑完成《麋研斋印存续辑本》(4册), 前有高野侯署扉,谱内皆为先生创作之闲章152方。披览此正、续二集,先生印艺之继承发展,来龙去脉, 清晰可见。1943年,先生入室弟子吴朴堂和江成之又为其辑成《麋研斋印存重辑本》(4册),扉页仍延用赵叔孺题署,收入福庵先生所刻闲章200方,由宣和印社钤拓发行,以此津梁后学。

1952年3月, 先生门人吴朴堂手拓又辑得《麇研斋印存重辑本续》(1册),收入福庵先生所刻闲章77方,此时先生人印俱老。这些印大都是福庵先生曩昔随兴奏刀,有些将成未峻,有些还未作最后修整,故为前谱所无。1953年,上海宣和印社出版《福厂老人印集》(1册),其中收印75方。至此以后,福庵先生因年老力衰,目力不济,刻印渐少,不久便封刀了。

释文: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缺(原出赵之谦所作)

释文:自怜无旧业,不辞耻微官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转益多师奠定福庵先生成为印坛一代宗师的扎实功底。领略其一生印作,先生于历代印风、流派有诸多涉猎,后经反复实践,终于推陈出新。先生生在杭州,自然自小饱受浙派印风的熏陶,留下了大批此类印作。如:“锐侯鉴藏”(款曰:仿曼生法)、“麋研斋”(款曰:仿种榆仙馆篆法)、“惯迟作答爱书来”(款曰:师赵次闲,略变其篆)。同时对皖派也有尝试,“领略古法”一印便是。流派印滥觞于元,兴盛在明清,先生对前人之作,既不盲从,也不否定,而是反刍细嚼,取其精华,吐其糟粕。如:“闲卧白云歌紫芝”、“春愁如雪不能消”、“人书俱老”、“人生系时命,安得无苦乐”、“明月清风真我友,人生此外何求”。除“西泠八家”外,先生服膺并取法的还有赵之谦、吴让之和吴圣俞等。如:“古杭王禔私印”、“我书臆造本无法”、“托兴每不浅”。先生于秦汉封泥上的借鉴更是推陈出新的典范。如:“拙亦宜然”、“砚田无恶岁”、“以学愈愚”、“合以古籀”等,为后来研习秦汉封泥、以至历代印风、流派者指明了一条继承、创新之路。

释文:糜研斋(借鉴曼生“臼研斋”印)

纵观先生一生治艺历程、60余年刻印生涯,初效八家,后溯秦汉,融会浙皖,终成新浙派领袖人物、印坛一代宗师;并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已影响了、且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篆刻家和刻印爱好者,使新浙派薪火不灭,代有传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