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的一位女道士,在万众瞩目之下白日飞升,许多史料都有记载

 了脱人身 2019-11-30

11-29 14:33

公元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的十一月十二日这一天,蜀中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奇闻,女道士谢自然众目睽睽之下在金泉道场白日飞升。地方官员及附近的百姓纷纷闻讯赶来观看,只见谢自然像风中的青烟一般,身体变轻,升入空中。史料《唐书》对此记载道:“贞元十年,谢真人名自然,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云气,万目共睹”。大文豪韩愈也专门赋诗一首,描述了当时白日飞升的场景: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

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谢自然又被人们称为谢仙姑,号“东极真人”, 四川南充人,祖籍为山东兖州。其父谢寰被举为孝廉,母亲胥氏是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氛围中,谢自然却是天资聪颖,从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谢自然幼年时期体弱多病,并且不吃荤腥之物,由于唐代道教的盛行,人们相信经过修行可以强身健体,长生久视,于是她的父母决定把她送到山上的老君观跟随一位坤道学习道法。

谢自然也是与道有缘,她七岁便能熟读《道德经》、《黄庭内经》等道教典籍,山上清幽的环境再加上修炼道家的养生术很快就让谢自然的疾病痊愈了,父母又把她带下山回家生活。十多岁的时候,谢自然决定专心修道,并用用辟谷、服气等法修行,她不食五谷,饥饿的时候只吃一些干果,渴了也只是喝山泉水。不久,谢自然又拜绝粒道士程太虚为师,修得绝粒、胎息的道法,她的道行更加精进。

不知不觉,谢自然在山中修炼到了四十岁,她觉得自己的修为到了瓶颈期,于是她决定出山云游四方。在这期间,谢自然的足迹遍布各地的洞天福地,如青城山、峨眉山等,凡是有高人修行的地方,她都不辞辛苦去拜访。后来谢自然听闻司马承祯乃是上清派茅山宗的第十二代宗师,现在居于天台山玉霄峰,于是前往拜谒。拜师期间的谢自然十分刻苦,而且对司马承祯非常恭敬,奈何司马承祯认为谢自然是一个坤道,很难学会上乘的道法,不想将道门秘法传授给她。

心灰意冷的谢自然决定离开师父,前往蓬莱仙境去寻找高人,她搭乘了路过的新罗商船,在航行途中看到碧绿的海水一会变成墨色,忽然又变成朱红色,接着又变成了黄颜色。见识了海面的奇观后,商船航行了一个多月又遇到了一座仙岛,这里有彩鸾、霜鹤等祥瑞,花草也是香气逼人,然后出现了几位仙风道骨的道人。道人问谢自然意欲何往,她回答说去蓬莱寻找高人,那名道人笑道,当今真正的高人乃是司马承祯,他的名讳已经被记在仙籍,你跟他学道去吧。

说完,谢自然返回商船,一阵大风之后,商船又启程了,过了三天三夜,她发现又返回到了最开始出海的地方。谢自然回到天台山,把自己在海上漂泊的奇遇告诉了司马承祯,并且对自己的离开表示忏悔。司马承祯听闻边说,既然这样,也是天意所为,我择日便会开坛授法,将自己的道法传授给你。

谢自然在司马承祯的指导下终于学得上清道法,并且在蜀中金泉建立道场修行,于唐德宗贞元十年证道成真,白日飞升。果州刺史李坚为谢自然在金泉山立下《金泉道场碑》,碑云:“天上有白玉堂,老君居之。殿壁上高列真仙之名,如人间壁记。时有朱书注其下云:'降世为帝王’或为'宰辅’者。”并且谢自然飞升之前在道场的堂内东壁上写下了五十二个字:“寄语主人及诸眷属:但当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并诸善心,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早会清原之乡,即与相见。”这些字迹依然保存在那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