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布罗夫尼克印象:历史与艺术之城

 向国敏 2019-11-30

向国敏

如果说半个月的巴尔干之行给我的印象深刻的话,那么印象最美好、感受最震撼的莫过于游览极具千年古韵的杜布罗夫尼克老城。2018年,金秋十月,碧空万里,我们结束了克罗地亚科尔丘拉岛的游程,乘船前往位于克罗地亚东南部的杜布罗夫尼克。杜布罗夫尼克是当红美剧《权力的游戏》主要拍摄地。我虽然算不上是《权》剧的粉丝,但该剧宏大的史诗般的影视叙述以及充满历史感的拍摄场景,令我叹为观止。能到杜布罗夫尼克一游已然成为我的迫切希望。

船一到站,导游便带着我们乘上缆车直达西临亚得里亚海的赛德(Srd)山顶,鸟瞰杜布罗夫尼克的全景。杜布罗夫尼克始建于公元7世纪,古称“拉古萨”,现分为新城与老城。从赛德(Srd)山顶俯瞰,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座落在悬崖绝壁之上,依山傍海,三面临水,宛如一片饱含珍珠的贝壳伸向浩瀚的亚得里亚海。城内一片片橙红色屋顶鳞次栉比,一座座灰白色钟楼和教堂高高耸立。老城四周被一道的厚实坚固的城墙紧紧环抱。城墙沿着峻峭的地势蜿蜒起伏,宛如一条蓄势待发的蛟龙。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杜布罗夫尼克气势不凡、耀眼夺目,难怪英国浪漫诗人拜伦为它取了一个美丽的称号:The pearl of the Adriatic (亚得里亚海之珠)。

杜布罗夫尼克鸟瞰3

 








(从赛德(Srd)山顶俯瞰杜布罗夫尼克老城)

下山后我们便来到杜布罗夫尼克老城,近距离感受这座魅力之城厚重的历史与艺术气息。

我们从杜布罗夫尼克老城西部的派勒城门入城。派勒城门由内外两道城门组成。外城门修建于1537年,为一座结构上左右对称的圆形拱门,具有鲜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内城门则修建于更早的1460年。与外城门的圆形拱顶不同,内城门的拱顶呈尖肋形,与高大的城墙连成一片,明显可以看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这两个建于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建筑风格的城门组合在一起,增添了派勒城门独特的魅力。在冷兵器时代,坚固的双城门结构具有更强的防御能力,能有效抵御外敌侵入,确保城市安全。外城门上方的醒目处有一尊雕像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那是杜市的保护神圣·布雷斯的雕像,由20世纪克罗地亚最伟大的雕刻家Ivan Mestrovic创作。传说中的布雷斯具有神奇的力量,他慷慨无私、乐善好施,能治愈人的灵魂和肉体创伤,于是被人们尊为“圣人”,祈求它能保护城邦的安宁。

 

1537年修建的派勒城门外墙,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派勒城门守护神










(派勒城门外墙上的保护神圣·布雷斯的雕像)










1460年建造的内城门,与高大坚固的城墙相连

IMG_256

(与外城门圆形拱顶不同,内城门的尖肋拱顶具有鲜明的哥特式风格

穿过派勒城门,便是杜市的老城街区。放眼望去,满城的红瓦白墙弥漫着浓厚的地中海情调,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中世纪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交相辉映,一条主街由西向东穿城而过,两头的钟楼高高矗立;主街两边的商铺、酒吧、咖啡厅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神秘而幽静的小巷四通八达……周围的景色就是一幅长长的中世纪风情画卷,身临其中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感

XGM_7117









(主街Stradun的两旁商铺、酒吧、咖啡厅琳琅满目

街巷













神秘而幽静的小巷四通八达

主街Stradun西端的大欧诺佛喷泉是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这个由15世纪由意大利建筑师欧诺佛(Onofrio della Cava)设计建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圆形喷泉,是当时杜市供水系统的一部分,原为两层结构,上层是精美的雕塑,底层是一圈喷水口。清澈洁净的河水从12公里外的Rijeka Dubrovacka河引入,保障了市民的饮水需求。可惜的是,1667年一场大地震降临杜市,大欧诺佛喷泉严重破坏。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大欧诺佛喷泉惨遭轰炸再度受损。后虽经修复,但只剩下底层带有16个狮子面具雕塑装饰的出水口。如今泉水汩汩而出,依然清凉爽口。据说此水能带来好运,游客们纷纷驻足争相饮用、洗手,以图吉祥,导游则将此景点作为我们旅游团的集散地。












(建于15世纪的圆形大欧诺佛喷泉)

隔着主街Stradun与大欧诺佛喷泉相对的是一座建于14世纪东罗马时代的修道院(方济各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是克罗地亚最古老的宗教场所,现包含一座美术博物馆、一个教堂以及一座钟楼。从外表看,教堂建筑本体非常简朴,立面的线条布局均匀、结构对称,圆形拱门摒弃了哥特式的尖肋拱顶,拱门上方的三角形门楣意味着希腊式风格的回归,是杜市文艺复兴建筑的典范之作。据说教堂里面还有精雕细琢的的回廊,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教堂后面还有一座开业于1391年至今还在营业的药房,是世界上第三古老的药房。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未能进入里面和后面,只能观赏教堂的外景。




IMG_20181012_180046
















(方济各修道院教堂是杜市文艺复兴建筑的典范之作)

Stradun主街长约200米,东端是老城的中心卢加广场(Luza)。站在卢加广场的中央,环顾四周,多座中世纪至18世纪的历史建筑尽入眼帘,座座具有历史和艺术底蕴

卢加广场的中央矗立着建于15世纪的奥兰多石柱,正面雕刻着中世纪著名的骑士罗兰的石像,身披铠甲,左手持盾,右手举剑,非常英武。传说罗兰曾率领杜市人民击退撒拉逊人的入侵,英勇地保卫了这座城市,于是,600年来这尊奥兰多石柱便成为杜市自由和独立的象征。

奥兰多石柱










象征杜市自由和独立的奥兰多石柱,正面雕刻着中世纪著名的骑士罗兰的石像

奥兰多石柱的对面是融合了文艺复兴和哥特两种风格的三层楼的斯蓬扎宫(Sponza宫),由16世纪杜布罗夫尼克天才工程师Paskoje Milicevic主持设计修建,是杜市少数在地震和历次战火中幸免于难的建筑之一,虽经多次修缮,仍基本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底层的圆形连拱柱廊组成一排文艺复兴风格的敞廊,和二层的哥特式尖肋形花窗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上层的方形小窗则为晚期文艺复兴式风格。历史上,斯蓬扎宫发挥了海关等功能,而现在它成了杜市的文化沙龙,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书籍。

斯蓬扎宫1








(修建于16世纪集哥特和文艺复兴风格斯蓬扎宫

与斯蓬扎宫毗邻的是杜市的制高点钟楼(Bell Tower)。这座钟楼修建于1444年的文艺复兴时期,高约31公尺,外形比例匀称,装饰简洁古朴,塔顶上的圆形穹顶大有挑战哥特式、复兴罗马式的气概。不论是站在城墙上远眺,还是行走在老城中仰望,这个钟楼都当属杜市最显著的地标,与主街西端的钟楼遥相呼应。遗憾的是,我们无法登上钟楼从最高处俯瞰杜市美丽的街景。




钟楼









(修建于1444年的钟楼Bell Tower是杜市的制高点)

位于卢加广场的另一侧的圣布莱斯教堂,是为了纪念杜布罗夫尼克城的守护神圣布莱斯于18世纪而专门修建的。教堂外墙的立面曲线流畅、动感十足。屋檐四周的装饰凹凸度大,立体感强。希腊式的三角形门楣被改造成敞开流线体,门楣上的三个人形雕刻自由灵动,栩栩如生。顶部的圆形拱门中央穿插方形立柱,奇异而古怪,拱门之上,矗立着圣布莱斯的塑像。整座教堂的外表华丽奇特,可以说是杜市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圣布莱斯教堂










圣布莱斯教堂教堂外表华丽奇特是杜市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从卢加广场向南是一条长约100米叫作Pred Dvorom的道路,主教宫(又称教区长官宫)便坐落于此,是十五世纪末为当选的杜布罗夫尼克主教而建造的宫殿,具有中世纪政教合一的象征意义。几百年来,主教宫经历了地震和数次战火的破坏,先后多次修复和重建。由于每次修复和重建都融入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主教宫便成为一座混搭了多重建筑风格的不朽建筑。宫殿由上下两层构成。从底层的半圆形的拱券可以看到古罗马建筑的痕迹,六座整齐对称的拱廊以及古典柱式表现出鲜明的文艺复兴式特点。上层的尖肋拱顶以及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则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无论是底层的拱廊还是上层的窗户都很精美大气。遗憾的是,我们没能进入主教宫的内部去欣赏具有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华丽装饰。如今,这座宫殿已变成杜市文化历史博物馆,除了展示历史文物还收藏不少大师级的画作。可以说这座融合了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多样风格的建筑,是这个城邦共和国历经磨难的见证。




XGM_7005







(建于1441年集中世纪多元建筑风格之大成的主教宫)

杜市老城的面积并不大,不过1平方公里,但各种建筑风格的教堂遍布各处。位于老城的东南角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又名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Dubrovnik Cathedral),是天主教在杜布罗夫尼克教区的主教座堂,是老城内最大的教堂。这座大教堂最初是在一座7世纪会堂旧址修建的,原本是罗马式建筑,历经多次损坏和修复,风格大变。教堂的半圆形拱顶依然保留着罗马式建筑的特征,但整体立面华丽壮观,柱顶和檐口浮雕装饰非常丰富,屋顶四周雕有许多传说中的人物雕像,令人浮想联翩、印象深刻,为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




IMG_256


(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Dubrovnik Cathedral为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

位于老城正南边还有一座耶稣会的圣伊格纳乔教堂(Saint Ignatius Church),建于1699-1725年,是以罗马的同名教堂为原型建造的,也是巴洛克风格建筑。通往耶稣会教堂的巴洛克式台阶是老城的标志之一,由于它与罗马的西班牙台阶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之手而且风格相似,故人们也把它称为“西班牙台阶”。如果说后者是因为《罗马假日》中女主角演员奥黛丽·赫本坐在上面吃冰激凌而闻名于世,那么前者则是由于《权》剧中的太后瑟曦被教士团处罚忏悔被迫在众目睽睽之下裸体游街而名声大噪。

耶稣会教堂








(建于1699-1725年的耶稣会圣伊格纳乔教堂Saint Ignatius Church

IMG_256









(通往圣伊格纳乔教堂的巴洛克式台阶,也被称作杜市的“西班牙台阶”)




IMG_256








(《权》剧第五季太后瑟曦被教士团处罚忏悔被迫在众目睽睽之下裸体游街)

第一天老城市内半天游览匆匆而过。第二天,在游览了黑山科托尔后我们折返杜布罗夫尼克,登上与老城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墙。城墙是杜布罗夫尼克的灵魂,因此是杜布罗夫尼克必游之景。古城墙于公元7世纪杜市建立之时就围绕在老城周围,后经不断地加固、加长,现长2 公里左右,墙体平均宽1.5 米,最高处达25 米,由一系列的堡垒、棱垒、暗炮台、高塔和要塞组成,被认为是中世纪最伟大的防御工程之一,保护了杜市十几个世纪的平安与繁荣。漫步在老城的古城墙上,一边是浩瀚无边的蓝海,一边是城内错落有致的红墙白瓦、钟楼教堂,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城墙俯瞰老城 (13)








(从城墙上俯瞰老城,鳞次栉比的红墙白瓦、高高矗立的钟楼教堂,美不胜收)

波尔卡要塞.webp









(城西的半圆形波卡尔要塞和炮台)

明西塔要塞1









(城北的明西塔要塞,杜布罗夫尼克城墙的最高点,墙体厚6米,上下双层墙城防体系,固若金汤)

圣约翰堡塞









(守卫城东港口的圣约翰堡要塞)

XGM_7302









(面向大海、突出城墙的圆堡,既可作瞭望台又可充当炮台)

两个半天的游览,虽说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但杜布罗夫尼克给我的印象却深刻至极,挥之不去。在留下无穷回味的同时,我反复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杜市老城这个面积不过1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何以能够在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岁月之后依然能够完好地保存独特的文化艺术并且使其熠熠生辉,成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典范?从公元7世纪的拉古萨到今天的杜布罗夫尼克,一千多年来,杜市先后受过 罗马、拜占庭、威尼斯、匈牙利、奥地利等政权的统治,遭到拿破仑、希特勒铁蹄的蹂躏,1667 年的大地震造成人口死亡过半、城市建筑大部被毁,1991年爆发的南斯拉夫内战又使许多古迹再度受损。一般的城市遭遇如此多重的灾难,或许早已不复存在,至多也是残壁断垣,成为历史遗迹,然而杜市却一次次浴火重生,奇迹般地恢复往日的风采。也许杜市东城门上用拉丁文镌刻的那句格言能回答我心中的疑问:“NON BENE PRO TOTO LIBERTAS VENDITUR AURO”(意为“举世界之黄金焉能购得人之自由”或者翻译为“自由胜过黄金”)。这句格言所蕴含的正是杜市人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坚定信念。杜市人正是坚守了这一信念,才使得杜市能够顽强地穿越千年历史长河,一次次战胜天灾人祸,使千年的文化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至今,并屹立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巅,成为当今人们了解欧洲历史和文化艺术活的教科书。杜市人对独立与自由信念的坚守、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艺术的崇尚之心,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学习和借鉴!

向国敏

草于2019年5月

参考文献:

[1]吴庆洲.亚德里亚海的明珠—杜布罗夫尼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04)

[2]吴正龙.人间天堂:杜布罗夫尼克[J].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gj/gj_gjwtyj/gj_elsdozy/201311/t20131101_820934.shtml

[3]何丽英.亚得里亚海明珠—杜布罗夫尼克[J].国际论坛,1992,(04)

[4]李蕊娟.杜布罗夫尼克—亚得里亚海的璀璨明珠[J].上海企业,2018,(01)

注:文中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