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有朋友问螺丝钉,在投资基金的时候,看到浮亏,心理会比较难受,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是正常的情况。 人在衡量收益和损失的时候,心理感受是不同的。 损失带来的痛苦,大约是盈利带来的喜悦的两倍到两倍半。 比如说,熊市里亏损了1万,那牛市里要赚2万,才能弥补心理上的感受。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是因为由奢入俭,相当于被剥夺了很多东西,即使再次回到了原来的生活档次,但实际上带来的痛苦,比由俭入奢的喜悦要高两倍。 这种损失厌恶的心理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 放在指数基金里,这个情况会更严重一些。 我们知道,指数基金会长期上涨,不过这个长期上涨,并不是均匀的。 股市每天有涨有跌。 假如说统计一下A股过去10年,一共有2432个交易日。其中,有1138个交易日是下跌的,有1294个交易日是上涨的。 换句话说,任意一天我们去看股市,会有47%的概率看到下跌,53%的概率看到上涨。 长期看,股市是上涨的。 但是因为投资者对上涨和下跌的敏感性不同,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 即便上涨的日子会更多一些,但如果投资者每天都看账户,实际上积累的「损失痛苦」,要比「赚钱喜悦」更多一些。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短视损失厌恶」。 如果投资者观察账户的时间拉长一些,则会好很多。
因为时间拉长后,账户正收益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投资最好不要频繁查看市场涨跌,最好间隔时间长一些。 指数基金长期上涨,间隔时间长一些后,看到盈利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升,那么,我们的痛苦程度将会大大减少。 所以巴菲特也说过,他希望股市一年只开门一天。 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前柳宗元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种树郭橐驼传》。 有一位姓郭的人,有点驼背,大家叫他郭橐(tuó)驼。 他很擅长种树,种出来的树成活率高,又长得很好,周围的人都很羡慕他,问他种树的诀窍。 他说,种树的诀窍很简单,树根要有充分的空间,泥土要均匀,树长起来之后要顺应它的天性,少折腾。 而一般的人种树,开始准备工作做得不好。 比如说树坑挖的小,土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树种下后,又过于担心,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 更严重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 这反而是害了树,这样怎么能长好呢? 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 投之前,做好该做的事情:选好品种,低估买入。 投完了之后,就少折腾,安心持有。 把精力用在本职工作和生意上,多开源。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