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临了五百张,文徵明每天写十本,书法大家为何都爱《千字文》?

 mengk4fz0yyf5h 2019-11-30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幼童启蒙读物之一,流传至今将近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它编撰于我国南朝梁武帝时期。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十分推崇前代大书法家的字,曾评赞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历代宝之、永以为训”。为此,梁武帝派人从他所喜爱的前代大书法家锺繇和王羲之的墨迹中,集了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并且由周兴嗣按照四言韵语的形式,把这一千个字连缀成为一篇通俗的文章,这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千字文》的由来。

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最早而有名的有三种:一为(传)王羲之临锺繇古千字文;一为齐之萧子范千字文;一为周兴嗣次韵千字文。此外,梁武帝亦有自制千字文。隋以后又陆续有多种续编和改编本。据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谈》记载,还有一种隋满徽所撰《万字文》。但只有周兴嗣撰写的《千字文》因叙述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对初学者进行启蒙教育。所以,得天独厚地流传下来。

周兴嗣像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博学善属文。据《南史》记载,梁天监初年,他因奏《休平赋》,文甚美,得到梁武帝的赏识,初拜安成王国侍郎。后又因献《午马赋》擢拜员外散骑侍郎。每奏召作赋都为武帝称善。所撰文集及皇帝实录等百余卷,累官至给事中。当他身染重病时,梁武帝托着他的手叹曰:“斯人而斯疾。”正是由于周兴嗣的文学功力较深,为《千字文》的流传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历代大书法家的提倡,更是《千字文》得以传布的重要因素。

首先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是隋代大书法家智永和尚,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据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载:“隋智永禅师居长安西明寺,自七十至八十岁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人争取之。”这八百本均散布在江南诸寺。启功先生在《日本影印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跋》中有:“日本藏真草《千字文》墨迹一本,乃唐时传去者,其笔锋墨彩,纤毫可见。……余既定之为当日浙东诸寺中八百本之一。”自智永禅师手书《千字文》之后,开创了各代大书法家以多种风格、不同书体,笔录这千字短文的风气,又为推动我国书法的普及提供了范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 墨迹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三名碑帖05·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名碑名本丛书),中华书局出版

唐代有几位大书法家如怀素和尚书《千字文》数十种,他的书法矜奇,有“惊蛇入草,猛烧吹烟之势”。所书《小字贞元本千字文》最佳,为明代文徵明所藏,世人尊称为《千金帖》。孙过庭以“书乱二王”闻名,经北宋名家王诜题跋的《草书千字文》用笔“俊拔刚断、尚异好奇”。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全篇“气宇融和、精神洒落”,为传世欧字孤本。名僧高闲擅长草书,学张旭、怀素,传世《草书千字文》已成残卷,笔法“神采超逸、自成一家”。唐代有墨迹《千字文》流传的还有褚遂良、张旭、裴行俭、钟绍京、僧人辩才、梦英及赵模集字。

《怀素小草千字文》(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中华书局出版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中华书局出版

到了宋代,有李建中的手书《千字文》、米芾《小楷千字文》、王昇《草书千字文》、王著《草书千字文》墨迹流世。王著这个人很不简单,他因为字写得很像王羲之,因此成为侍书翰林。宋太宗赵光义每次练完大字,总要派人请王著指点并希望听到好评。然而王著每次却偏说皇上的字不行,还得下功夫练。于是宋太宗越发下力气练字,终于在王著的激励下,笔法渐精。

宋代皇帝很喜爱书法的有几个,也常常写《千字文》。宋徽宗赵佶虽是亡国之君,却在书法绘画上有所造诣。所创“瘦金体”很有名气。他二十三岁书赐童贯的《真书千字文》笔法瘦硬劲挺。其草书真迹流传下来的仅有四十岁时所书《千字文》一卷,于三丈多长的纸卷上一挥而就,毫无倦笔。

宋徽宗楷书千字文(局部)

《宋徽宗楷书千字文 秾芳诗帖》(中华碑帖精粹),中华书局出版

宋高宗赵构颇善收藏前人名帖,对于书法勤于研习,亦有《千字文》墨迹一卷流传。当他做了太上皇之后,有一次宋孝宗赵眘进御书《真草千字文》一卷为其祝寿,赵构看了很高兴,夸奖道:“大哥近日笔力甚进。”(见南宋周密著《武林旧事》)

元代书写《千字文》最多的要算宋室后裔赵孟頫,他写过二体、四体、六体《千字文》。据说他从小就临过智永《千字文》多达五百张纸,可以达到“能与之俱化”的地步。这一点可以从明代文微明《跋家藏赵魏公(孟頫)二体千文》中得到证实:“舒卷数日,见其波发转折皆效智永,因取永石本比观,了无差别。”赵本人也曾对自己所书《千字文》墨迹成就有所评述,在《辍耕录》中载有:“公(孟頫)自题云:仆廿年来,写《千文》以百数,此卷殆数年前所书,当时学褚河南《孟法师碑》故结字规模八分,今视之,不知孰为胜也。”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内页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中华书局出版

由于他的书法名气很大,就连皇帝也注意收藏他的作品。相传延祐三年传旨,将“赵子昂每写来的《千字文》手卷一十七卷,教秘书监里裱褙了,好生收拾者”。此事还见之于清代朱彝尊跋赵孟頫所写《千字文》墨迹:“《千字文》……吴兴赵王孙亦屡书之,延祐三年有旨赵子昂写来《千文》一十七卷,发秘书监装背收拾,此或一十七卷之一。”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中华书局出版

赵孟頫的夫人也是一位翰墨辞章皆精的女才子。据《松雪斋诗文外集》载:“天子命夫人书《千文》,敕玉工磨玉轴,送秘书监装池收藏。”可见这一对夫妇对《千字文》是经常临写的。

另一位擅长行书的是北京人鲜于伯机,在当时就与赵孟頫齐名,因此有过赵忌妒鲜于之谣传。其实赵孟頫是十分推崇鲜于伯机的字的,这一点不但在史书上有“赵文敏极推重”鲜于伯机之语,而且还流传下来他们两人合写的《千字文》一卷为证。元代还有揭傒斯、俞和、吴孟思、赵雍、边武等人手书《千字文》墨迹传世。

明代,写《千字文》最多的该属大书画家文徵明了。他从小也是以临写《千字文》入手练习书法的。据说,他年轻时每天要完成书写十本《千字文》的定额,董其昌称文徵明写《千字文》为“日课”。文徵明不但手书《千字文》,而且还在一幅手卷后画有拨阮图一幅,这是据《千字文》中“嵇琴阮啸”四字而来。

《文徵明书千字文三种》(历代名家小楷丛帖),中华书局出版

明代,还有两位上海人草书《千字文》,一位是成化丙戌进士张弼,他用笔“迅疾飞动、错落有致”。一位是沈粲,用笔大有“龙蛇飞动之势”。曾参与修《永乐大典》的程南云、与文徵明齐名的王宠以及董其昌、苏眉阳、周伯温、文彭都有《千字文》墨迹流传。

《王宠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中华书局出版

清代人所写《千字文》流传至今的有道光举人、内阁中书张裕钊。近代名人如章太炎、沈尹默、画家黄宾虹亦写过各体《千字文》。

综观一千多年来,这仅有一千个字的短文,却受到历代名流的如此重视。宋代大诗人陆游甚至还记载了他的舅舅因读《千字文》有所悟,年过八十,老而不衰。可见古人并未因千字短文是儿童通俗读物而小看它。

(本文选自《名家讲书法》,原题《〈千字文〉与历代书法家》。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碑帖精粹”系列

《千字文》相关最新品种

“中华碑帖精粹”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一套适于日常欣赏与临习的常备字帖。本套碑帖具有以下特点:

荟萃百家 推出楷、行、隶、篆、小楷各书体代表书家代表作品。

优选版本 遴选上佳版本,精心裁裱,近于原大呈现,与书法原作相对,如晤古人。

原色精印 由雅昌艺术四色精印,采用定制特种纸精微还原,图色无可挑剔。

标点释文 以简体字标点释文,助力读者轻松了解碑帖内容。

舒适耐用 内文用不反光特种纸,缓解视觉疲劳。锁线胶订,翻阅感好,舒适耐用。

《宋徽宗楷书千字文 秾芳诗帖》(中华碑帖精粹)

16开 平装

9787101135473

26.00元

书法史上颜柳欧赵之外,瘦金书是又一著名楷体。这种书体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捺舒展如匕首,竖钩坚利若银钩,瘦硬刚健,劲爽挺拔,风格独特。其创立者赵佶,即宋徽宗,取法黄庭坚、薛稷,变其法度,自创一体,号“瘦金书”。元赵孟頫评价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明陶宗仪也称道其书“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本书收录宋徽宗瘦金书代表作《千字文》、《秾芳诗帖》。

《千字文》书于崇宁三年,为赵佶早期楷书作品。素笺本,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纵三十点九厘米,横三百二十二点一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书画鉴定家杨仁恺评曰“整体遒丽瘦硬”,“有飘逸清润之感”。

《秾芳诗帖》,绢本,纵二十七点二厘米,横二百六十五点九厘米,字大近五寸,每行二字,共二十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陈邦彦跋曰:“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16开 平装

9787101135398

20.00元

在赵孟頫一生的书法临习和创作中,《千字文》贯穿始终,他曾在一卷《千字文》后自题:“仆二十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今天能见到的赵孟頫《千字文》,涵盖真、行、草、隶、篆等书体。既有早年临习之作,也有晚年自运之作。在赵孟頫的影响下,以多种书体写《千字文》在元代成为一种风潮。

故宫博物院所藏《行书千字文》,绢本,纵二十六点五厘米,横三十七点四厘米,无年款,应是赵孟頫晚年之作。此卷与赵孟頫大多数精致的作品不同,作者将点画的棱角泯灭,不再刻意追求结字的严谨和用笔的精微,而是注重笔势的厚重和笔意的苍劲,体势雄健纵放,平正沉着,风骨内涵。此卷表现出赵孟頫晚年在姿媚圆活基调上新的尝试。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16开 平装

9787101135381

26.00元

篆书一直以中锋用笔为正宗,形成了铁线篆、玉箸篆这样略显工艺化的成熟书体。早年邓石如临习“二李”几可乱真,勤奋而独具创新意识的他在广泛吸取秦汉金石奥秘的基础上,以隶书笔法改造“二李”篆体,即所谓以隶化篆,在婉转流通的篆书线条中融入了隶书笔意和顺应自然的书写性,将篆书线质写出了情韵,一改篆书难写、书之乏味的窘境,引发了篆书创作的繁荣。邓石如以长锋羊毫写篆书,悬腕双钩,管随指转,写出的笔触如锥画沙、印印泥,古朴雄浑。邓石如所书《篆书千字文》线条圆劲浑厚,结体方圆结合,收录汉字较多,是临习篆书者极好的入门范本。

《文徵明小楷(一)》(中华碑帖精粹)

16开 平装

9787101135442

46.00元

文徵明书法以小楷成就最高。明代王世贞称“待招(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清代朱和羹也认为“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文徵明是继王羲之、赵孟頫之后第三座小楷高峰。其小楷早年取法智永、赵孟頫、欧阳询,后深入晋唐,专以锺繇、二王为法。文氏小楷清秀超逸,温纯精绝,深受各年龄阶段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本书收录文徵明小楷作品如下:《草堂十志》,册页,高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七十三点九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前后赤壁赋》,高二十八点八厘米,横七十三点九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盘谷叙》,纸本手卷,高十三点五厘米,横四十八点五厘米,今藏天津博物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列传》,册页,高二十九点九厘米,横十一厘米,今藏天津博物馆。《醉翁亭记》,纸本立轴,高五十三点五厘米,横二十八点六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落花诗卷》,手卷,纵二十厘米,横三百一十四厘米,现藏香港艺术馆。《归去来兮辞》,册页,高十三点七厘米,横十六点一厘米,今藏故宫博物院。《千字文》,手卷,高二十三点五厘米,横六十七厘米,现藏上海朵云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