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时期血腥的改革之路——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思明居士 2019-11-30

北魏国都被拓跋宏联合拓跋澄忽悠到了洛阳,皇帝最终目的何在?当真是准备囊括四海一统天下?

就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皇帝有这种美好愿望,但在付之于行动之前,皇帝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继承祖母冯太后的未尽事业,举国汉化,彻底摆脱北魏王朝的鲜卑身份,以免大举南征时遭到必不可免的半个中国全民抗战,做不到这些,一统天下只能是一场“中国梦”而已。

于是,拓跋宏更出彩的表现开始上演:迁都完成之后,皇帝终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全面改革鲜卑旧俗,皇帝下诏: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全国全面实行汉化改革。

正人先正己,皇帝带头改掉皇族的拓跋姓氏,改姓为汉姓“元”。

皇帝拓跋宏变成了皇帝元宏,这下不仅将拓跋家族埋葬在了历史深处,甚至还抹掉了那些来自遥远的大兴安岭的鲜卑民族迁徙征战脚印!今天,我们追溯鲜卑人祖先的足迹已经相当困难。

元宏的改革也是经历了血雨腥风,他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公元497年,他为此不惜处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元恂。

北魏王朝迁都半年左右时,一场反对改革、反对汉化的武装叛乱从朝廷内部开始酝酿。公元496年(太和二十年)八月,元宏离开洛阳巡幸嵩岳,太子元恂留守。

元恂素不好学,体型肥胖,特怕洛阳的酷热天气,每每怀念旧都平城的凉爽,因此渴望北归;自己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干脆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

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趁这次皇帝出巡之机亲手杀高道悦于宫禁,并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准备出奔旧都平城。

事发后,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皇帝得报急返洛阳,见到儿子元恂后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元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开肉绽,才拖出门外,囚禁于城西别馆。

一个多月后,元恂伤势好转方能起床行走,十月,皇帝对大臣们推心置腹宣布:“‘大义灭亲’,古人所贵。今日元恂想违父叛逃,跨据恒、朔二州,犯了天下的头条大罪!这个小子今日不除掉,乃是国家大祸,待我百年之后,恐怕又要发生晋末的永嘉之乱。”

十二月,元宏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只给些布衣粗食,不至饥寒而已。

次年四月,皇帝又得御史中尉李彪密报,告发元恂又与左右密谋造反,这下皇帝认定自己的这位孽子无可救药了!急派咸阳王元禧与中书侍郎邢峦等人带着毒酒赶赴河阳,逼令元恂自尽,敛以粗棺常服,就地埋葬。

需要说明的一点:元恂被亲爸无情干掉时年仅十五岁。

其实,坚决反对鲜卑汉化的不仅太子元恂,太子被废的当月,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陆睿相互合谋,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帝,准备起兵叛乱。

元思誉是汝阴王元天赐之子,景穆太子拓跋晃之孙;元业,平阳公元丕之弟;元隆、元超是元丕的儿子。这些人大都是鲜卑旧贵及其后裔,他们不满意孝文帝亲近信任中原儒士,对于迁都变俗、改官制服、禁绝旧语都抱反对的态度。元丕甚至公然在盛大的朝会上独穿鲜卑旧服而毫无顾忌,皇帝元宏看他年老体衰,也不强责。

迁都洛阳之初,元隆、元超还曾企图劫持太子元恂留居平城,起兵割据雁门关以北的恒、朔二州,阴谋未得逞,又与穆泰等人酝酿更大的叛乱。

谁知,元颐并不大愿意做成败难说的皇帝,佯装许诺,稳住了穆泰等人,暗中却将叛乱阴谋紧急密报洛阳朝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