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高炽只当了不到一年皇帝,便一命呜呼,在明朝历史上却评价极高

 历来现实 2019-11-30

朱高炽这个名字在明朝皇帝群体中可谓是籍籍无名,大家对他的熟悉程度都不高,那是因为他在位时间太短了,只当过不到一年的皇帝。

别看在位时间短,但是在史料中,却对朱高炽有着极高的评价,至于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在永乐一朝中,朱高炽就开始协助父亲朱棣的执政生涯,而且在朱高炽所执政的洪熙时期结束了明朝永乐时期一直维持的超负荷运载状态,开创了"仁宣之治",给当时的百姓一个稳定安康的生活环境。

虽说朱高炽仅仅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但是他实际参政执政的时间可确实是算不上短,自从朱棣将自己的侄儿从皇帝位置上赶了下来,朱棣就一直热衷于做一些"大活动",北征蒙古,南击交趾,远航西洋,迁都北京。

种种的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当这一系列大事情集中在某一时间段的时候,不仅仅是劳民伤财,皇帝自己要处理的政事也会急剧增加。

朱棣再雄才大略,也分身无术,只得抓大放小,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面,尤其是当朱棣御驾亲征的时候,朝中所主持大局的正是太子朱高炽,可以说在永乐一朝二十二年的历史中,朱高炽代为执政的时间至少超过了一半。

别看朱高炽仅仅以一个太子的身份监国,但是在他的手中,繁冗政事是处理得井井有条。

史料赞誉道:"东宫监国,朝无费事",治大国如烹小鲜,用来形容朱高炽,再也合适不过。

更有记载称:"名则监国,实则御宇",足可见朱高炽在永乐朝当时朝堂中所起到的作用。

因为朱棣在永乐一朝耗费国力过大,朱高炽自是深知此举的危害,但是由于自己仅仅只是作为太子身份监国,大政方略方面还不敢越俎代庖,并且朱高炽因为个人身体等原因,并不十分受朱棣喜欢。

而且当朱高炽监国的时间越来越长,朱棣也对朱高炽越发有了猜忌之心,所以朱高炽只能在一些力所能及的方面使重负下的大明缓缓气。可以说永乐朝能够安稳的发展,朱高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永乐二十二年,永乐皇帝朱棣死在了出征的路上,同年八月,朱高炽登基称帝,年号洪熙。

当朱高炽成为皇帝之后,他深知永乐朝一系列庞大工程对整个明朝所带来的负担有多么严重,所以他在执政之后,便立刻下令停止这一切超负荷行动——从安南撤兵,停止对蒙古的军事活动,并且不再对民间征收各种物资,最重要的是因为迁都北京导致了各种其他开销巨大,所以朱高炽干脆做出决定,还都南京。

在国策上面,朱高炽对农事给予鼓励政策,恢复农业经济,在他短短不到一年的执政时间里,他将永乐年间大明的隐患几乎全部给予了修复。

而朱高炽能够得到史书很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在对国事的处理上,在自身的道德品质上面,也受人尊重与赞叹。

皇家内部争斗,本就残忍无情,毕竟当上天下之主的诱惑不是人人都能够抵挡的,而在朱高炽从太子到成为皇帝的这段期间,就曾遇到过这种皇室争斗。

虽然朱高炽是长子,但是由于自己身体和性格的原因,朱高炽并不太受父亲朱棣的喜欢,由于朱高炽不喜欢运动,他逐渐长成为一个大胖子,而崇尚武力的朱棣也就更加厌恶,反倒是喜欢朱高煦,一度想过立朱高煦为太子。

幸亏大臣们比较明辨事理,大家知道明王朝更需要一个能够让国家安定下来的君主,所以在大臣的一致推荐下,再加上朱棣比较认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父凭子贵,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而后朱高煦可就怀恨在心了,便在各种方面挑朱高炽的刺,再后来当朱高煦惹怒朱棣,将要被贬为庶人的时候,朱高炽却站出来为兄弟求情。

朱高炽自己登基后,仍然不记旧仇,给自己的几个兄弟封王。不仅仅如此,因为朱棣的皇帝位置是篡自己侄儿朱允炆的,朱棣登基之后,更是不承认朱允炆的皇帝名分,将建文帝的皇位废除,年号并入洪武年。而当朱高炽执政后,将建文帝的身份合法化,承认了建文一朝的存在。

因为朱高炽的不爱锻炼,体型非常庞大,虽说没有关于体重的准确记载,但是史料称他出行需要两个人搀扶,可见其肥胖到了何等样的程度,这种情况下的朱高炽,从养生健康这角度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存在一些三高四高的心脑血管类疾病。

终于,在登基不到一年之际,还没来得及一展宏图的明仁宗朱高炽就不幸病逝。

纵览整个明朝,朱高炽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称职的皇帝,在他的短短执政生涯中定下了很多治国方略的基调,虽然时间所限,他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一些,但是他的儿子朱瞻基将这一切继承了下来,朱瞻基和朱高炽执政时期,合称仁宣之治。后人将其称之为明朝的"黄金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