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谨慎的“大棒”:美国如何跻身大国政治?

 360QAQ 2019-11-30

谨慎的“大棒”:美国如何跻身大国政治?

这一讲我们要说一下美国怎么跻身于大国政治的。

有人听到这可能就会问,你前面不是说了1890年左右美国经济实力就是世界第一,那肯定已经成为大国了,当然就是大国政治的一部分。怎么还有怎么跻身大国政治的问题呢?

美国如何跻身大国政治?

我说,当然有这个问题。因为成为大国和加入大国政治是两回事。一般我们说大国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它的实力。但大国政治里面的大国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它的影响力。几百年来,大国政治从来就是少数几个能够影响全局的大国凑在一起,相互之间搞对抗、搞联合,搞平衡,就好像一个无形的俱乐部。它们互相最清楚,谁是我们中的一员,谁已经出局。世界局势怎么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国政治的结果。

那美国是什么情况?我前面讲的,从华盛顿告别演说到门罗主义,到英美大摊牌,美国百年外交走的都是一条孤立主义道路,眼睛就盯着西半球,自己家门口这一亩三分地。所以即使它经济实力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影响力不行,大国政治并没有它的份儿。

美国后来进入大国政治这个圈,实际上走了一条很特殊的道路。我们说之前新成员是怎么进入的?基本上是靠把老成员干倒。就像德国,统一战争期间接连打败奥地利和法国这两个大国,那就啥也不用说了,肯定是这个俱乐部中的一员。但美国不是,美国是通过调停其他大国的矛盾来确立自己的大国地位的。

这里我就要说到一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是老罗斯福。这个人不光历史地位重要,而且非常有特色。我在加餐里面会专门讲他。老罗斯福喜欢引用一句谚语:“说话要温和,但手里要有一根大棒。”后来我们老是用“大棒政策”来形容美国,因为它动不动就搞军事干涉,挥舞大棒。但我这里要给你提个醒,千万不要拿现在的美国来套当时的美国。当时美国的“大棒政策”可不是动不动就开战,而是把“大棒”拿在手里,让人看见,在这个基础上,它再开展很精细的外交,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国际地位。所以“大棒政策”实际上不是直接用“大棒”,而是间接地使用实力。

谨慎的“大棒”:美国如何跻身大国政治?

西奥多·罗斯福(英语:Theodore Roosevelt,又译狄奥多·罗斯福,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第26任总统。

老罗斯福的两次关键调停

光这么说你可能觉得有点抽象。我们就来看一下老罗斯福的两次关键的调停。

第一次调停:摩洛哥危机

这个事件特别重要,可以说是通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步。详细过程我不多说了,你只要记住这次危机是为了争夺摩洛哥,英法为一方,德国为另一方。德国要求召开一次国际大会解决摩洛哥问题,英法坚决不同意,双方顶在那里,已经开始战争威胁了。

谨慎的“大棒”:美国如何跻身大国政治?

这个时候老罗斯福出面调停。你可能会问,那英法德这些国家为什么会认他这个调停人资格呢?很简单:

  • 第一,美国在摩洛哥利益少,而且美国不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盟友,地位比较超脱。他来调停双方都能接受;
  • 第二,更重要的是,美国此时的实力摆在那里,几年前刚刚轻松地打败西班牙,“大棒”在手,资格就有。

我再说他具体怎么做的。老罗斯福第一步先支持德国的立场,要求英法同意召开国际大会。这个时候,英法和德国差不多是势均力敌,所以这两个国家就担心,如果不答应的话,老罗斯福会一怒之下帮德国,那只好同意开大会。这样一来,第一回合德国胜利。所以当时很多国家包括德国在内,都觉得美国是向着德国的,但等到大会真开起来了,大家发现美国在具体问题上是支持英法的。

你看,这就是老罗斯福的调停细致的一面,或者说白一点,狡猾的一面。德国不是要开大会吗?美国支持。但大会开起来以后,对不起,具体问题按英法的方案解决,德国最后吃了大亏。这种结局英法当然感谢美国,那德国呢?开大会这种解决方式是它自己要求的,美国帮它实现了,即使最后吃亏也没法怪美国。

这次调停对美国来说可是太重要了。要知道,当时国际政治的中心是在欧洲,英法德又是这中心最主要的三大国,最后让美国来调解它们的矛盾。这无形当中美国就具备了仲裁者的地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美国由此进入大国政治。

第二次调停:日俄战争

我们都知道,原因是争夺我们中国东北。美国从维护自己在中国的“门户开放”出发,实际上是支持日本。为什么呢?因为俄国已经借着八国联军侵华的机会独占了我们东三省,而且实行关门政策,所以要日本来平衡俄国。

谨慎的“大棒”:美国如何跻身大国政治?

但是美国的精明在于,它虽然暗中支持日本,但公开表现得像一个裁判员。怎么做的?美国在战争一开始就向各国发照会,核心意思是列强中立,俄日战争局部化。说白了,你们两家要打就在东北打,别打到其他地方把我们几家在华利益打坏了。你看,这实际上体现了列强在华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像英法德这些国家当然都赞成。所以美国这次牵头就是立规则,是裁判。

那仗打到后来,日本在海上和陆上都取得胜利,俄罗斯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日本的资源差不多也打光了,双方都精疲力竭,都想早点结束战争。老罗斯福就在等这个时候,对日本说你不是想结束战争吗?我来调停,但有条件,你得同意在中国东北保持“门户开放”,而且得承认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日本当然都答应。

这时老罗斯福就正式出面,把日俄两国代表请到美国一个叫朴茨茅斯的城市进行调停。最后结束日俄战争的和约就叫《朴茨茅斯和约》。那之后日本在中国的势力不是上升了吗?老罗斯福在这次调停之后不久,就派出一支有16艘装甲舰的舰队,外号“大白舰队”环球巡航一次。什么意思?这就是展示自己的大棒,不动声色地敲打日本。

所以你看,老罗斯福的调停可不是简单地当和事佬,而是有调解,有敲打,外加立规矩,调停只是手段,美国的利益和地位才是目的。可以说,通过这两次调停,美国分别在欧洲和亚洲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从此进入了大国政治这个俱乐部。不带美国玩已经不可能了。

本讲总结

到这里,这一讲已经基本说完。最后总结两条:

第一条,实力要变成影响力,或者说地位,需要有一个兑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路径选择很重要,技巧也很重要。美国就是通过大国调停这个路径,加上前面说的老罗斯福那种精明的外交手腕,非常迅速地把实力兑换成了国际地位,而且其他国家的反弹极小。

第二条,调停别人的矛盾往往是实现自己利益的捷径。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当中,成功的调停可不是简单地走平衡,而是要创造平衡。美国在两次调停当中,实际上都把自己的力量押了上去,创造了一种新的平衡,这才实现了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结果。那这种创造平衡的思路不光在国际政治里有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价值。

好了,美国怎么挤身大国政治我已经讲完,下一讲要说美国第一次领导世界的尝试,那就是一战以后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计划

本讲议题交流

这一讲的最后,我要留一个思考题,今天还有没有哪个国家通过调停其他国家矛盾来突出自己地位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徐弃郁《美国简史三十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