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画中“游”

 ruyiliu 2019-11-30

“游”是中国艺术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说:“游于艺”。郭熙《林泉高致》认为“可游”是杰出山水画的特征之一。人们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之下,形成了“神与物游”的审美方式。

在中国山水画中,人物起到了点景的关键作用。曲径通幽的山间小路上,暖阳照耀的茅屋里,碧波荡漾的舟船中,层恋叠嶂的高山下……一个个人物悠游其间,与自然造化融为一体。总括起来,大概有访亲会友、休闲雅集、赏景游玩、静坐读书、劳动场景和行旅匆匆六种情况。

在下文中,我们将带领大家进入首都博物馆“江山如画——12-20世纪中国山水画艺术展”,一起和“画中人”“游”山水。

天朗气清、和风拂面,正是访亲会友好时节;高山流水下、深山草庐中,都是畅谈好去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谈古今,士人理想的生活尽在山水之间。

 

古木杈枒,苍松高挺。云雾蒸腾处有泉瀑曲折而下,云雾后有巨樟俯瞰天外。一桥横架在苍莽的崖岸上,一位士人正缓步前往松下茅庐,与友相晤。

蓝瑛 《云壑高逸图》局部

安徽博物院藏

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有一艘小船,船上有一人撑橹,一人端坐,正缓缓驶向友人的房舍。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远方而来的友人已经到来,两位许久未见的好友终于相聚,他们坐在窗前畅聊古今,相谈甚欢。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清秋时节,天高云淡,树木清朗,草木掩映,河岸边两位友人在一片空地上对坐相谈。

文徵明 《清秋访友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小桥流水旁,一童子携鹤过桥,一童子松下烹茶,一位文士怀抱古琴,为他的知音好友——“云天鹤子”轻轻弹奏,悠然闲适。

萧云从 《松风鼓琴图》局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草亭中,一人正在眺望远处的风景,草亭台阶下,另一人正在招呼手捧书卷的小童上前,仿佛是要去和亭中的友人一起品读诗书、描绘山河。

谢时臣 《江山胜览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友人相聚,有曲水流觞的雅致,有舟中垂钓的悠闲,有纵谈古今的激昂,有对弈弹琴的自在。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雅事活动。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在绍兴兰亭曲水边修禊,举办曲水流觞聚会,当时众人饮酒赋诗,王羲之微带醉意,乘兴挥毫,写下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黄宸 《兰亭修禊图》局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曲水流觞”聚会中,大家席地坐在清溪两旁,将酒觞轻轻放在清流上游,任其顺流缓缓漂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水道,酒觞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作不出的罚酒。

黄宸 《兰亭修禊图》局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驾一叶扁舟乘兴而出,头戴斗笠在江中垂钓,闲时与一旁同在垂钓的人聊上两句,透着一份自在的闲情逸致。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王翚 《溪山晴远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山间树下,一小童侍立一旁,两位文士正在交谈,他们坐在地上,自在随意,从容安闲。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古代文人认为,琴是不可或缺的修身养性工具。他们会寻一处景色优美的地方,或空旷的水边凉亭,或宽阔的山间石上,抚一首优雅玄妙的曲子,享受一种逍遥物外的乐趣。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王翚 《溪山晴远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雪后初晴,一个开着窗户、敞着门的茅屋里,坐着几个人,有老有少,大人们都抄着手坐着,小朋友席地而坐,似乎是在欣赏窗外的雪景。

宋旭 《雪居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约上好友知己或兄弟叔侄相聚一处,一起下棋对弈、练习书法或写诗作画,既可以消遣娱乐,也可以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王翚 《溪山晴远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谢时臣 《绕城江色图》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张崟 《溪轩雅集图》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美景最撩人。美景让人心醉,美景让人际关系更加的融洽,美景让人与自然更加的和谐。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苏轼携友泛舟江上,夜游赤壁,众人在舟中饮茶聊天,欣赏风景。

仇英 《赤壁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一条山间小路上,一人持杖,一人回头,他们似乎是两个游山玩水的旅人,前面一人正在与后面一人诉说周围的美丽景色。

黎简 《仿黄蒙山水图》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在一座美轮美奂的殿宇旁,有一群人,他们三五个人聚集一处,似乎在赞扬此处的绝美风景。

溥儒 《仙山台阁图》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春天林木苍翠,三三两两的孩童结伴游春,郊游踏青,好不热闹。

钱松嵒 《春满太湖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山林掩映的屋舍窗前,有一文士正在聆听泉水叮咚的美妙声音,一切俗务尘嚣都置诸脑后。

石涛 《东庐听泉图》局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秋风阵阵,江水微凌,舟上一长者闲坐观景,身旁一小几摆笔墨书籍。一妇旁侍,船夫扬篙撑船。

禹之鼎 《秋江晚棹图》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读书,是古人日常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读书,还是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烦扰,心态归于沉静的方式。在潺潺的流水声中,在风拂树叶的沙沙声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江面微微泛波,一叶小舟悠然浮在水面,船尾一文士闲适地看书,任凭小舟在水中飘荡。

蒋嵩 《芦洲泛艇图》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石涛 《黄山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

水边的房子里,一位读书人刚读完书,遂停下欣赏窗外风景,舒缓身心。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屋舍窗前,有文士正在细细品读。他们或在休憩之余展卷读书,自得其乐;或凝神静思,深思书中精华;或埋头苦读,只为科举高中。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宋珏 《松屋读书图》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来源于生活。古往今来,很多的书画作品中,都少不了劳动的场景。

 

山路上,一辆辆运输着物资的马车整齐排列,向着同一个目的地有序前进。

傅抱石 《延安图》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在嘉陵江中,有一艘木船可能遭遇了险滩恶水或搁浅,岸边一行纤夫正奋力拉动江中船只。

黄君璧 《嘉陵一角图》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山间悬崖边、河上木桥处,都有挑运着货物或行李的挑夫的身影,他们负重前行,以谋生计。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沈周 《林壑幽深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谢时臣 《江山胜览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无论是海边、江边还是湖边,都生活着一群以打渔为生的渔民,他们抛撒渔网,与风浪搏击,以水为家。

石鲁 《东海之滨图》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谢时臣 《江山胜览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袁尚统 《洞庭风浪图》局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山水画中少不了奔波在外的人。有赶考的举人,有 “重利亲别离”的商人,有四处寻找生计的老百姓。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经过激流险滩,经过雪山草地,经过密林山路,只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在天山脚下,一个身披大红斗篷、藏掖宝剑的单身旅客,牵一匹双峰老驼,艰难地缓行于冰雪之中。

华嵒 《天山积雪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悬崖峭壁间,一个手擎雨伞的行人沿着崎岖的山道独自前进,孤单寂寥。

黄向坚 《剑川图》局部

吉林省博物院藏

骑着马赶路的行人,驮着货物的驴,驱赶着驴前进的商人都在坎坷蜿蜒的山路上慢慢前行。

钱榖 《群玉游踪图》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文伯仁 《湘潭云暮图》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秃枝交错,溪涧冲折,一个老人骑驴过桥,一个童子悠然地跟着。

唐寅 《匡庐图》局部

安徽博物院藏

乡村晨曦之时,行旅者背着行囊,在月光下步上征途。

袁耀 《茅店鸡声图》局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这些隐藏在山水画中的人物活动

是不是很有趣呢?

展厅中还有很多哦

快来找一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