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年前镜头下汝州风空寺

 人的终极幸福 2019-11-30

吴贤德文/图

2012年4月20日,我和同事从郑州前往汝州采访,汽车途经风穴寺,看到风穴寺塔林被当地村民挖成庄稼地种上麦子,地里长着绿油油麦苗,大片塔林残遭破坏,激起了我这个民俗摄影爱好者和文物保护者的愤慨,让司机在公路边停下车子,背着相机步行进入塔林。

看着满目疮痍摇摇欲坠残遭破坏的塔林,心里突然升起用相机为塔林呼吁,用镜头保护塔林,去汝州完成采访任务返回郑州后,写了篇《汝州风穴寺塔林亟待抢救》稿件,分别发给《中国文物报》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网。原文如下:

风穴寺位于河南省汝州城东北9公里的风穴山中,周围群山环抱,松柏苍郁,风景秀丽,该寺原名“香积寺”,创建于后魏,隋朝改名“千峰寺”,唐朝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院”。明嘉靖、万历,清乾隆、道光年间,风穴寺均有大规模的修补和增建。

风穴寺外有塔林两处,原有塔115座,现存73座,塔林分布在寺院外的山坡上,佛塔林立,星罗棋布,依其地势高低分为上、下塔林。

共有元、明、清历代砖塔83座。其中元塔16座,多为方形和六角形,三层居多,五层较少最高者8米,最低者3.5米。

合葬塔仅一座,即瑞公、显公大禅师之塔,是我国塔林中所少见的。明塔52座,多为方形,其中六角形者6座,八角形者1座,石塔1座。清塔14座,民国年间塔1座。河南省第二处较大的塔林,电影《少林寺》中部分外景镜头均来自风穴寺。

令人叹息的是,由于这些塔林风吹雨淋和年久失修,如今这些掩映在松柏林中,珍贵的历史文物,已变得满目疮痍和摇摇欲坠。

更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疏于管理,当地老百姓已在这些如此珍贵的文物塔林中耕种庄稼。

由此,笔者呼吁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加大对这些塔林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同时,也盼望此事能够引起上级文物部门高度重视。

《汝州风穴寺塔林亟待抢救》稿件发去后,引起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重视,加大对风穴寺保护和修缮,如今的风穴寺,不仅成为全国著名风景名胜景区,主要景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上下塔林、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等组成一个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的旅游景区。吴贤德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