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鉴赏|甘肃陇西威远楼

 zzm1008图书馆 2019-12-01

威远楼,位于甘肃陇西县城十字街中心。原名雄镇楼、钟鼓楼。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3年),时北宋名将韩琦在县城东一里处修筑渭寨,寨东北部修建一谯楼,名威远楼,为威震远方之意。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扩建陇西城垣,将威远楼移建城中。正至元年(1341年),在楼内设铜壶滴漏、更鼓,用于报时。后毁于战火。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当时的规模为“置五楹,四面明窗”,并改名为“雄镇楼”,悬挂“巩昌雄镇”匾。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楼台东南角设置石晷,并将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铸造的铜钟移置到楼内,无事报时,有事报警,又名“钟鼓楼”。

现存威远楼建于高大的台基上,坐西向东,台基平面长方形,长27米、宽17米、高11米,夯土外包青砖。墩台下正中辟东西向拱券顶门洞,可通行。东面门洞南侧建有马道,砖石铺设台阶,并装一悬山顶结构垂花门。从垂花门进入,登上墩台顶部。墩台中间建3层木构三檐歇山式楼阁,楼体高15米。一层楼体内置24根柱子,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施斗栱,总计102朵。槛墙、室内墙面、槅扇门上均有砖木雕饰的神话人物、飞禽走兽、松竹梅菊、山水花卉等。第三层东西两面檐下悬挂“巩昌雄镇”“声闻四达”木匾。屋面覆盖灰筒板瓦,正脊两端饰龙吻,中间置宝瓶,宝瓶高2米;垂脊饰垂兽,戗脊上坐戗兽,有仙鹤、狮、马、猴等。

墩台上东南角有钟亭,1958年,在维修威远楼时,修建了此钟亭。亭内悬挂宋代铜钟,高2米,直径1.33米,重约4吨。钟身铸“皇帝圣寿万岁”“重臣千秋”“法轮常转”“国泰民安”18个大字,并有铸造年月及主持官员、寺院主持和匠人姓名。此钟原为寿圣院之钟,寺院旧址已无存。2007年,再次筹资对威远楼进行大规模修缮,加固和扶正了倾斜的钟亭、楼体,重绘楼体内外彩画,并将室内辟为展览室,展出《大元巩昌都总帅府辖图》《康乾巩昌城沙盘》等,刻立了《威远楼记碑》。

2013年,威远楼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陇西县博物馆负责管理,竖立有文物保护标志碑,保存有历次维修档案资料。2014年,经报请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甘肃省文物局《关于公布我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甘文局发〔2014〕301号)公布其保护范围为:“东至楼基东侧底部以东60米,西至楼基西侧底部以西60米,南至楼基南侧底部以南40米,北至楼基北侧底部以北40米。”2018年,经报请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甘文局联发〔2018〕3号)公布其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向东、西分别延伸50米,向南、北分别延伸80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