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学森和导师因学术发生争执,冯卡门给钱学森鞠躬,说:我错了

 历史解密坊 2019-12-01

灯越提越亮,理越辩越明”,钱学森在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居然“大胆”的跟自己老师吵的面红耳赤,而他的老师正是大名鼎鼎的空气动力专家冯·卡门博士。令人惊讶的是,这场看似毫无悬念的争吵,居然是以冯·卡门的道歉而告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两个人争吵的原因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航空、导弹专家,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赴美留学的资格,继而得以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对于这一次留学读书的机会,钱学森非常珍惜,本来就聪明睿智的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付出了百倍的努力。正是因为如此,钱学森在整座学院中的成绩都一直突出,甚至还成为留学生的榜样。

钱学森攻读的专业是航空机械工程,属于高科技中的制造类行业。不过对于他而言,仅仅一项航空机械工程专业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钱学森要掌握的是全面的航空理论和知识,并将其贡献给国家。1937年时,满怀学习热情的钱学森,开始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投在冯·卡门教授的门下为学生,而这位冯·卡门教授,正是当时美国甚至世界级权威性的航空动力学专家。

冯·卡门教授,是美国著名工程力学大师、航天技术理论的开拓者。冯·卡门出生于1881年的匈牙利,并于1902年毕业于约瑟夫皇家工业大学,两年后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冯·卡门导师是著名“空气动力学之父”普朗特,在他的帮助之下,冯·卡门提出了著名的“卡门涡列”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推动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从1926年开始,冯·卡门着手研究空气动力中的“湍流”现象,并取得辉煌的成就。在此之后,冯·卡门又前往德国进行火箭考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冯·卡门教授首次提出了导弹的概念,这为人类军事史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冯·卡门教授是空气动力学的专家,也是一位讲究教学方法的导师。在冯·卡门的观念里,科学并不是循规蹈矩,而是一种创新精神,如果科学家们没有创新精神,世界将会停止转动,人类的发展也将会终止。正是在冯·卡门教授这样的引导之下,钱学森学会了独立思考。

在加州理工学院之内,经常会召开一些学术讨论会,而讨论会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相互争辩。冯·卡门教授对此非常支持,并且也会亲自参与到争辩之中,钱学森也是如此,甚至他曾经还顶撞过一位大师——冯·米塞斯教授。

当时的钱学森对于科学的态度非常严谨,而讨论会上冯·米塞斯教授的观点令其难以接受,钱学森当场就对其进行了驳斥,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直到会议结束,冯·卡门教授才告知钱学森顶撞对象的身份,令钱学森顿时感觉有点尴尬。

作为科学界的两大奇才,钱学森也曾与冯·卡门也曾有过意见相左的时候。钱学森曾经写出过一篇学术论文,并将其交到了冯·卡门教授的手中。可是冯·卡门教授并不同意他的观点,而钱学森却坚持自己的观点,两个人因此争论的面红耳赤,甚至冯·卡门教授还气的将文章扔在了地上摔门而去。

直至第二天,钱学森又在办公室见到了冯·卡门教授,而当二人见面时,冯·卡门教授立刻给他鞠躬,并笑道:“昨晚我想了一夜,发现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我的观点却是错误的!很感谢你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见此情景,钱学森也被感动的泪花在眼眶中打转。

冯·卡门教授的虚怀若谷,不仅是一位科学工作者严谨态度的体现,同时也是他为人师表的最好诠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教授,才能培养出钱学森这样的好学生。钱学森后来并没有辜负冯·卡门教授的期望,他传承了这位航空学权威教授的学识与胸怀,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