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法,仅仅这三点(绝了!)

 难忘黑土情 2019-12-01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法,三点 来自国学生活 14:54

点上方绿标收听国学生活主播大鱼诵读美文


一个人有95%以上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

古人云:世间无难事,庸人自扰之。

在任正非的一次采访中,被问及如何不动声色的处理好那么多棘手的事情时。【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任正非说道:“生活中,难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总会有很多后悔和遗憾,当我们非常失落,又无处宣泄时,很多人便开始‘怨天尤人’。却殊不知这正是‘痛苦’的开始。”

想要遇事不纠结,不痛苦,不为其所累,只要做好这三点!

遇事先观己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富豪买了块地,修了别墅,后院更有多棵百年荔枝树,当初买地时他看中了的是这些荔枝树,因为他老婆喜欢吃荔枝。

装修期间,朋友劝他找个风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原本不怎么信这套的富豪,这次居然表示赞同,专程去香港请了个大师。大师姓德,从事这一行三十余年,圈内很有名气。

在火车站接德大师吃过午饭后,富豪开车载着大师前往自己的住宅。一路上,如果后头有车要超,先生都是避让。

德大师笑道:“开车挺稳当呢”。

富豪哈哈一笑:“要超车的多半有急事,可不能耽误他们。”



行至镇上,街道更狭窄了,富豪放慢了车速。

一名小孩嬉笑着从巷子里冲了出来,富豪脚踏刹车堪堪避开,小孩笑嘻嘻的跑过去以后,他并没有踩油门前行,而是看着巷子口,似乎在等着什么,片刻,又有一名小孩冲了出来,追赶着先前那名小孩远去。

德大师讶然问:“你怎么知道后头还有小孩?”

富豪耸耸肩,“小孩子都是追追打打,光是一个人他可不会笑得这么开心。”

德大师竖起了大拇指,笑道:“真有心。”

到了自家的别墅,下车,拿着门匙准备开门,后院突然飞起七八只鸟,见状,富豪停在门口,抱歉的向德大师说道:“麻烦大师稍等一会。”

“有什么事吗?”德大师再次讶然。

“后院肯定有小孩在偷摘我们的荔枝,我们现在进去,小孩自然惊慌,万一掉下来出事就不好了,先让他们摘一会儿,我们在外边先看看” 富豪笑说道。

德大师默然片刻:“你送我回火车站吧,这房子的风水不用看了。”

这次轮到富豪讶然了:“大师何出此言?”

“是的先生,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吉地。
看完大家就明白了,像富豪这样的人,还用看风水吗?一个人本身的品行就是最好的风水。
遇见事情千万不要抱怨,先要“观己”,因为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而那个一切就是我们自己!


遇事不责备

老子曾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
人生中最难的就是不责于人,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学问,也是一种修养。
提到不轻易责备,一心第一个想到的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
某次落榜后,曾国藩到父亲的好友那里借了一百两银子,兴致勃勃地跑去买书。
这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家好几年的收入。
怀着“轻则被骂个狗血淋头,重则家法伺候”的心情,曾国藩回到家中。
一向严厉的父亲知道后,心平气和地说:“买书是好事,钱你不用担心,我们曾家慢慢还,只是这书你既然买了,就一定要读完。
这寥寥数语,让曾国藩倍感震惊,从此立誓无一日不读书。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曾麟书只是指责和怪罪,会是另一番怎样的情景?
《左传》里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活在世上,每个人都会犯错,难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人,不顺心的事。
与其指责埋怨,害己伤他,不如大度处之,置之一笑。

遇事知换位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生活本就不容易,遇到事情,就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消除怒火,这才是最适当的活法。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头猪、一只绵羊、一只乳牛同时被关在一个畜栏里。
有一天主人抓住猪,它大声嚎叫,猛烈抗拒。【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绵羊和乳牛很反感:“他也经常来捉我们,也没见我们大呼小叫,你也太夸张了!
猪说:“他捉你们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捉住我,是要我的命。
我们各有各的生活,也各有各的苦难。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
所以很少人能凭着自己的理解去换位思考,更何况做到感同身受。
《秦时明月》里讲隔岸观火的人永远无法明白起火的原因,只有置身风暴,才能找到风眼之所在。
所以没有经历就不要冷嘲热讽,当你有了经历,一切就了然于心了!
古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
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争执指责。
多一些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他人有过不究,与人有恩莫念。
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共勉!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