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最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阶段评估检测试卷 第三单元
2019-12-01 | 阅:  转:  |  分享 
  
2020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阶段评估检测试卷第三单元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是()A.周
朝B.秦朝C.西汉D.东汉2.如图上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3.编演课本剧是学生喜
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学科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一位商
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书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文字写告示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4.秦始皇灭六国后,采取的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B.统一文字、货
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5.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被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的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县令6.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白渠D.灵渠7.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严苛的刑罚④秦二世的残暴
①②③④①③④②③④D.①②③8.下列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正确的一项是()A.公元前221年,咸阳B.公
元前209年,大泽乡C.公元前207年,陈县D.公元前206年,巨鹿9.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D.“福兮,祸之所伏”10.西汉初
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统治者有()①汉高祖②汉文帝③汉景帝④汉武帝①②③④①②③②③④①③④11.西汉初年,统治者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①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②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③汉初统治者实行儒家的“仁政
”,关心百姓④汉初诸侯国势力强大①②③④①③D.②④1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主要是为了解决()A.郡
县制问题B.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C.地方豪强及其子弟为非作歹问题D.州部刺史问题13.经典史诗巨制《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从幼年
到老年,经历了风险继位、掌握大权、用贤变法、尊王攘夷、大战匈奴、出使西域、巫蛊为乱、罪己示民等重大事件,表现了一代帝王跌宕起伏的一
生。下列关于汉武帝治国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B.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官
员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D.把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14.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帝王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5.“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③惩处贪官污吏④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①②③④①②④D.①②③④16.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
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新
朝D.东汉17.“无有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A.促进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
化交流B.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C.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D.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18.李明和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
利用暑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①西安②洛阳③河西走廊④敦煌⑤太原①②③①③④②③⑤D.②③④
19.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A.《尚书》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20.2014年2
月17日,新铸的“华佗钟”撞开了马年毫州药市。华佗现在已是毫州中药材产业、中药材文化的一个最著名的文化符号。下列属于华佗的医学成就
的有()①编著《饬寒杂病论》②制成“麻沸散”③提出“治未病”理论④创编“五禽戏”①②②④①③D.③④二、
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政府控制全国15个郡,人口450万;地方诸侯国控制39个郡,人口85
0万。材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库府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
出西汉初期中央政权面临什么问题?(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如何实施?效果怎样?(3)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
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4)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
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
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都
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材料三:“一带一路”(英文:TheB
eltand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
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张骞出使西
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请说
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列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的原因。(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
的感想。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
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材料三:董仲舒建议
汉武帝尊崇儒家思想,“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核心分别
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说秦始皇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3)根据材料三思考,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为了尊崇儒术,汉武帝
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的措施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4)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方法不同,但目的一样。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强盛时期,汉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从西汉建立到
东汉灭亡,大约经历了多少年?(2)两汉初期都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这两个封建治世各叫什么名称?它们的出现有哪些共同的原因?(3
)西汉鼎盛时期是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期间?(4)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奉行什么样的政策?东汉中期以后,政治上有什么特点?答案BBDBAD
ABBBABCD15.A16.D17.A18.B19.C20.B二、21.(1)诸侯王势力强大。(2)采纳“推恩”建议。规定诸
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部分封地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封地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3)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4)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
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22.(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原与西域联系的通道,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
次中外交流。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和往来。(3)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4)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
亚→西亚→欧洲。如:汉朝的丝绸等物品经丝绸之路运往西域、中亚、西亚和欧洲;西域的良种马、核桃、胡萝卜等物品传入中原地区;佛教等外来
文化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5)略。23.(1)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思想核心是“仁”。(2)焚书坑儒。(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儒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家掌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4)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24.(1)约420年。(2)“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如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等。(3)汉武帝。(4)“无为而治”。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献花(0)
+1
(本文系紫气东来众...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