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偶得奇书:《道德经》《中庸》会通,谁能看懂?

 端木自在 2019-12-01

今偶得一奇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虽常闻有见者言儒道互补,然如何互补,虽智如易中天教授等大家学者,亦未尝论及此种境界,今摘录其部分精华,看看全国有几人能懂其意?

偶得奇书:《道德经》《中庸》会通,谁能看懂?

让一部分人的文化基因先优秀起来

(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者方可读此奇书:一是智商在100以上;二是有较强烈的求道向善之心;三是思维不僵化。若有不符,请暂勿购、勿读。)

《道德经》《中庸》会通

(又名《道德经》《中庸》妙一真经)

老子 孔子 子思 原著

庞朴 犹龙先生 口述

犹龙先生 王正之 编校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因殊胜机缘,得此奇书,系在老子《道德经》、孔子《中庸》等经典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儒学大师庞朴先生,与隐士犹龙先生呕心沥血加以融合创新而成。今录于此,以飨读者!余不多言。

此书目录及部分精华内容如下:

目录

(一)序

(二)道之名

(三)道之性

(四)道之用

(五)德之名

(六)德之性

(七)德之用

(八)跋

(一)序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二)道之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之中,既存且亡者,一切事物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中,欲以得其正。此三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阴阳交感,平衡之区,兼取阴阳之美,故为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中者,乃中正之中,正常之中,最佳蕴藏其间,真善美荟萃之地,非中等之中。中之又中,乃善之又善,斯可谓文明之方向。宇宙间阴阳变幻,得中则物生,失中则物亡,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今强言道,道乃根源,道乃大全,道乃规律,亦特指至善。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远观之,人与万物齐,有共通者焉,皆具阴阳也;详察之,人可赞天地之化育,制天命而用之,诚乃万物之灵长,甚独特也,可与天地并列为三极。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不可不明,故皆含阴中阳也!不明乎此,烦恼生,纷争现,战乱起焉。

(三)道之性

以皆具阴阳而论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以皆含阴中阳论之,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不执两端之阴阳,则中不可定,易为乡愿;不知中之所在,则阴阳不明,易是非不分。通乎阴阳之变化,且行乎中正者,唯有道者能之。苟如是,则善恶明矣,是非分矣,浩然之气生矣,良知致矣,无无明矣,原罪消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四)道之用

1、修身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羸弱)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孰为善,孰为恶,众说纷纭,似莫衷一是。然则以阴中阳全局观之,致中和为善矣,余则过与不及也。善恶岂无凭,斯可为善恶之尺度!于国及天下而论,此亦文明之尺度!明乎此,则宜和其善者,小人则远之,恶人则断绝。若和其不当和者,名中而实偏,祸且至矣!小人恶人,常非天生如是,亦曾赤子也,性相近,习相远也,心念偏邪而已,迷途知返可也。

2、齐家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强于人,家亲矣,人和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3、治国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为无为,宜在立国初、邦有道、天下平。立国既久、邦无道、天下昏乱,则宜矫枉过正,始可得正。故曰文明之邦,虎狼之师。有刚有柔,阴阳相济,方可长久。他国乃至敌国之长,不可妒之藐之,吾学之取之,则益增吾之强,唯不可失吾之根。阴取阳长,或阳取阴长,皆益趋中正也。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也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失礼而后法,法也者,社会之底线也。法之不彰,国乱矣;法之不存而国不亡者,未之有也。

4、平天下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五)德之名

(六) 德之性

(七) 德之用

(七) 跋

夫物芸芸,森罗万象,人之思不可尽之也;人之思纷繁,甚广甚深,言与文不可尽之也。故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道德经》《中庸》本质相通,各有侧重,百家之说,此两者互补为最,故分则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合则更趋完善。诸圣所言,亦复如是。中庸,其止于至善者则同于道,圣人也;其次者同于德,贤人也;再次者同于仁义礼,君子也;礼之下,尚能守法者已反中庸矣,小人矣;法之下者,恶人也。所谓慧眼识人者,以此为要。国莫不应尊道而贵德,崇仁而尚义,隆礼而重法,苟如是,国必治,天下必平。道德仁义礼法,此六者分割孤立而论,何如统而用之。

明乎《道德经》者甚少,明乎《中庸》者亦甚少,而明乎此两经典者常非一人,故明乎此两经典者少之又少,能融汇贯通者又少矣。推而论之,诸圣经典,亦复如是。且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希闻好道如好财者也。是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可躁也,勿拔苗而助长;信可至也,人终必入正道。

老子、孔子,俱为世界伟人、文化巨人、百代之师、千古之圣也,天下希及之,宜敬之仰之,不知敬仰先祖之圣人者,不肖子孙也;知敬仰而不知学之者,亦不足道也;拘于文字,记诵而已,迂腐者也;学其所长,与时俱进者,贤能者也;苟能超而上之者,吾弗知所言矣!虽然,古圣之所言,亦有精粗之别,尤在其得道之时,前后所言判若两人,不可一概而论,亦不可同等视之,诚宜慎思明辨之。不可以其瑕掩瑜,亦不可以其瑜掩瑕;未得其真谛而有失,不责于己而怨先圣者,小人也;未学先圣之长而用其短,然后辱先圣者,无知之人也。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此极言《中庸》之高明也,诚哉斯言。以此论《<道德经><中庸>妙一真经》,不亦宜乎!

妖魔神仙,多为人扮;地狱天堂,人世可见。往者可证此言不虚也。鉴古知今,察今知来,未来之世,应以礼即公德为正常边界,法律为底线,多元共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可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亦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