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诗词】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晏几道(宋)

 江山携手 2019-12-01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晏几道为小晏,时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有《小山词》传世。

起首两句“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这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为词作奠定了情感基调。第一句中,词人用“红叶”、“黄花”两个颜色鲜明的意象,把情感寄予其中。“红叶”即枫叶。因其红而自古便是男女传情的信物,也表现出秋思之感。“黄花”即菊花。这里,词人用菊花不但表明季节——深秋,而且借“黄花”(也喻指“黄花闺女”,即处女。这里借指闺中人)表明闺中人对“行客”的想念。其中,“晚”不但暗示别离之久,而且也表现出深秋时节凄凉的境况。第二句中的“行客”即行旅,客居之人。汉代刘向《列女传·阿谷处女》:“客行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於野鄙。”其中,“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也表明游子远行不知在何处。词人以景写情,情孕其中,以红叶黄花不但渲染出深秋的特殊色调,而且暗示了离别之后悲凉的气氛,这样,增添对远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

接着写道:“飞云过尽,归鸿无信。”“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在诗词中,因鸿雁传的典故,所以,往往鸿雁指代书信,用于表现游子羁旅他乡所产生的思亲怀乡之情。这两句的意思说,飘飞的云朵已过尽,鸿雁方才归来,却没带回音信。“过尽”表明闺中人极度失望之感,与“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唐代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词人接着写道:“何处寄书得?”意思是说,(我)书信却不知该往何处寄?这一句写尽了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之音。其中“何处寄书得”强化了这种思念的情感。收不到你(游子)的书信,我也给你写信,可是,这信寄到何处,连你在哪里都不知道。这种情感真有点像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一样凄凉。

过片词意陡转,词人写道:“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意思是说,(我)临窗远望,伤心眼泪不停的流出来,干脆就把这点点滴滴的泪水用来研墨。你看,词人在上片写道:“何处寄书得?”然而在这里,却又要写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泪水写书信,更增强其闺中人的思念之感。可以说,一片痴情蕴含其中。

接着写道:“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词人以闺人此时作书作结,不但写出了闺中人的情感,而且也升华了词作的审美境界。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渐渐写到别后内心的情思,情到深处情更痴,红笺也为之失去了红色。对于这几句,陈匪石在《宋词举》(江苏古籍出版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现摘录如下:“‘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这里,词人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而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这看是无理的语言,却是很有妙趣。可以说,这样写,更具感染力,其所要表现的情感更加动人。

在艺术上,首先,全词用笔曲折,用词很美丽,含蓄蕴藉,味深意厚。其次,环境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和谐统一,很好地提高了词作的审美境界。再次,夸张的手法的运用,不但突出了闺中人感情发展的过程,而且突出了词作的审美表达效果。

摘自百度百科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与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