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养犬的进化历史

 灵魂出窍KKK 2019-12-02

什么是犬 ?

答案一定是描述犬的特征行为、身体特征或进化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养犬的进化历史。家养犬是犬科犬属的一员,历史上的家养犬与灰狼、郊狼和豺狼等区域性社会食肉动物一起生活。犬是该属唯一被人类驯化的物种:也就是说,人类人工选择(选择性繁殖)取代自然选择,成为该物种唯一被驯服的犬科动物的原动力。

根据考古遗址和基因分析得出的相互矛盾的证据,一种不同的犬的出现时间和地点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在一点上有很多的共识:狗是狼的后代。现在的灰狼,是家犬最接近的现存祖先,因为这两个物种都是数万年前的原始狼的后代。考古证据表明,狼和犬之间的分歧始于5万年前,随着早期人类农业社会的出现。分歧是一个单一的、一次性的事件,还是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多个地点仍在争论中,来自线粒体DNA的遗传证据表明,狼和狗在14.5万年前就开始分化了。

数千年来,人们饲养狗是为了执行任务(如看家和狩猎)或作为伙伴。最近,在19世纪,人工选择开始被一种创造纯种系的兴趣所驱动,用于狗的表演和比赛,狗的爱好,狗的表演。因此,今天所看到的品种的多样性是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为适应新形成的品种标准而进行的具体育种的结果。虽然现在的一些狗品种在艺术上类似于古代的狗,但没有品种可以追溯到那些古代的狗。正如我们将要讨论的,品种的多样化,一些具有夸张的身体特征,导致了遗传疾病的增加,这些疾病可能是痛苦的,甚至是致命的。目前,分离的纯种狗群体可作为人类和狗身上发现的自然发生的癌症和疾病的有用模型。

进化背景下的狗的行为

驯化犬的故事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因为它给了观察狗行为的人解释它所看到的东西的背景。也就是说,狗绝不是狼,但是它会和现在的狼分享一些行为。如今的狗是由人类精心“设计”的(育种挑选繁殖),有许多行为和身体特征是这种“设计”(育种挑选繁殖)的直接结果,狗和人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狗确实是人类社会和家庭的成员。

了解野狗的近亲(灰狼)的行为有助于更清楚地解释狗的许多常见行为。例如,从人类家庭的角度来看,狗狗嗅闻来访者生殖器的倾向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具有侵入性,甚至是不礼貌的。然而,从犬类社会交往的角度来看,很明显,犬类的嗅探与所有犬科动物对同种动物生殖器和肛门区域的嗅觉调查相似,因为这些区域有丰富的腺体分泌物,它们携带着有关个体识别的信息,也许还有最近的活动和健康状况等信息。人类的家养犬只是想了解这个访客的信息而已。

狗的另一种行为,在主人回家时舔舐主人的脸,通常被视为爱的表达。观察狼的行为再次澄清了这种解释。群狼,群居动物,会接近和问候任何在狩猎后返回的狼,这些小家伙会舔舐返回的狼,舔舐促使返回的狼反刍一些刚刚吞下的猎物。同样的,狗狗舔舐主人是一种问候,当然,这也是一种残留的兴趣。

了解不同犬种的发展,以及每个犬种的使用和习惯行为,对于观察普通犬种的行为也很有帮助。在早期的驯养过程中,育种可能有些随意,但到了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为特定功能而培育的品种,如警卫犬、牧羊犬和陪伴犬。品种的种类和用途在中世纪和今天成倍增加,扩大到用狗来放牧和看守牲畜,如:猎狗(追踪、瞄准或叼回猎物);作为运载工具(如雪橇犬);辅助犬(帮助盲人或其他身体残疾人士);作为治疗伴侣。

19世纪后期,当对特定的、被称为纯种的动物的身体特征和行为倾向的选择性育种真正开始时,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虽然有助于完成所期望的任务,但在非工作环境中可能是不受欢迎的。此外,考虑到近亲繁殖的程度,这些行为通常是难以处理的,即使是混血的犬类中,这些行为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持续下去。

犬种间社会认知

在群居物种中,狗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有潜力像与自己的同类一样与其他物种顺利互动。从看似平凡的并排坐在公园长椅上,到复杂的敏捷训练课程,共同探测爆炸物或定位追踪等。宠物狗的主人经常描述它们有明确的身份,特别是它们有思想,有创造力,有同情心,反应快。与狗的关系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有时会在讣告中与其他逝者的幸存者一起被提及,这表明对许多人来说,狗被置于家庭结构之中。

宠物犬会表现出支持和加强这种关系的社会行为,比如对人类行为和注意力状态的敏感性,并以协调和同步的方式与人类一致行动。例如,无法接触到想要的物品的狗会在该物品和附近的人之间交替注视。(例如,当球滚到沙发下面时,狗的行为会发生变化,最终我们会为它们拿到球)。狗很容易对人类的交流手势做出反应,无论是我们的手、脸(比如眼睛),还是身体的其他部位,狗会注意到我们的注意力状态,特别是眼神交流以及头部和身体的方向。

狗也会注意人类的语调,当以合作或令人生畏的语气说话时,它们会表现出适当的举止。虽然训练可以提高狗狗在社交活动中的表现能力(如导盲犬和侦查犬),但每天都有狗狗与人进行复杂、同步的社交活动的例子。未经专门训练的狗能够与人类伙伴进行合作互动,从而完成一项联合任务。同样,狗表现出大量的社会预期,这可以增强同步和相互合作的感觉。

犬种间附着

狗与人类关系背后的另一个有意义的机制是依恋,这个概念最初是用来描述人类婴儿和看护者之间的情感纽带的概念。对依恋关系的初步检验依赖于陌生情境测试(SST),这是一种在新环境中进行的行为实验,旨在调查婴儿相对于陌生人以及母亲的特定行为,依恋表现为婴儿对依恋形象(如母亲)的行为偏好——亲近、分离时的痛苦以及在母亲在场时的安慰和更多的探索。动物行为学研究表明,依恋在许多物种中都有形成,不仅仅是人类。改良版的SST是在狗和它们的主人之间进行的——与婴儿一样,狗在面对陌生人和主人时也表现出依恋系统的激活,以及安全基础效应(狗在主人面前比陌生人更有可能放心大胆的探索环境)。

随后的研究发现,对于狗来说种间附着可以在日后多次形成。有的狗指定给陌生人,另一个狗指定熟悉的人,而指定给陌生人的犬对新任命的主人表现出类似的依恋行为。这些研究似乎与最初的假设相矛盾,即为了发展人类导向的依恋,狗应该在8周大的时候被带到新主人的家里并且共同生活。相反,虽然人们认识到早期犬与人类接触对正常的社会发展很重要,但狗狗之间的依恋关系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次形成,而且是针对不同的人。生理介质也是犬类人际关系的基础。肽激素催产素(OT)参与情感纽带,可能有助于调节狗的人类社会行为。主人和狗进行互动会显示OT的增加。虽然简单地与一个熟悉的人见面可以提高狗的OT水平,但重要的往往是互动的质量。狗与一个熟悉的人在打招呼时,以一种平静而友好的方式进行身体和语言的接触,会发现狗的OT水平持续增加。

延伸——

狗与自己和其他物种的成员有着复杂而长久的关系。他们更喜欢玩伴,并与自己和其他物种的成员相互玩耍和梳理毛发,尤其是在其他物种宠物,在狗的生命早期被引入家庭的情况下。狗可以在人类的环境中过着有意义和成功的生活,它们成功的潜力始于生命的最初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