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鹗续书说贾母采纳调包计,害得林黛玉含恨而死,合不合理?

 写乎 2020-09-14

作者必看:

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

作者:Hebe

熟读红楼的读者们都应该知道,贾母是支持宝黛婚姻的,所以不仅王熙凤敢跟黛玉开“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这样的玩笑,连小厮兴儿都知道“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如果可以把黛玉这个宝贝外孙女儿嫁给贾母的“活龙”一般的孙子宝玉,又是亲上加亲,再加上宝玉黛玉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对老祖宗而言,这是最完美的结局。
但是很奇怪,从黛玉刚出场一直到80回结束,贾母一直没有为宝玉黛玉的婚事做主的打算,那么是什么缘故呢?

(一)黛玉身体不好,不适合马上结婚
黛玉一直以“病美人”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黛玉刚进贾府就说过她“从饮食时便吃药”,后来又长居贾府,可是无论是王太医还是鲍太医的药都用过了,黛玉的病根儿却一直没能除去。
要知道,宝玉未来的妻子不能只知道伤春悲秋,吟诗结社,还要担负起传宗接代,甚至帮忙管家的责任。
以黛玉“病秧子”一般的身体,如果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真的可以成为未来的“宝二奶奶”吗?
如果过急地提出让黛玉成为宝玉的媳妇,不仅王夫人会反对,就连一直敬重林如海的贾政肯定也不会同意的。
(二)王夫人想要促成“金玉良缘”
本来按照贾母的打算,给宝玉黛玉“两个小冤家”创造了从小耳鼻厮磨的环境,黛玉住在碧纱橱时,宝玉就提出在黛玉的碧纱橱外的床上,这早已违背了王夫人警告黛玉的不要“沾惹”宝玉的要求,可是贾母却并没有反对,所以在宝钗到来之前,黛玉其实是很幸福的。
可是谁能想到,宝钗的到来不仅打破了所有的平静,甚至随之带来了“金玉良缘”的传言。从此,黛玉“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日子开始了,黛玉的眼泪也多了,这些贾母真的不知情吗?
其实书中很多细节证明,贾母早已不止一次地婉拒薛家精心塑造的“金玉良缘”了。
最典型的无疑就是清虚观打醮,当张道士提出要一位15岁的小姐给宝玉做媳妇,还夸那位小姐的模样儿家世都如何好的时候,贾母却马上提出拒绝:“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可是黛玉仿佛并没有体会到这其中的良苦用心,回去之后还为了这事儿跟宝玉大吵了一架,甚至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贾母在事后还感叹道“不是冤家不聚头”,说得宝玉黛玉仿佛明白了许多……
宝琴来到贾府,马上像大明星一般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和喜爱。就连一向疼爱黛玉的贾母都似乎把疼爱黛玉的心慢慢转移到了宝琴身上。
但贾母是因为太喜欢宝琴就不疼爱黛玉了吗?非也!
表面上贾母是为了给宝玉求配才会去询问宝琴的生辰八字,但实际上是为了借此机会进一步婉拒宝钗的“金玉良缘”罢了,而且贾母还强逼着王夫人认宝琴作干女儿,既然如此宝琴还会有机会吗?贾母还曾说过“从家里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样的话。
表面上是夸宝钗懂事,但实际上是把黛玉算在了“四个女孩儿”的范围之内,贾母的态度很明确:黛玉才是我们自己家的女孩儿,你们家宝钗再好,也不是我的亲孙女儿!
所以后40回高鹗续书说的贾母为了让宝玉宝钗顺利成亲,采纳了王熙凤的“调包计”,害得可怜的黛玉含恨而死,是不符合贾母一直以来的形象,更不是曹公的本来用意。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贾母在黛玉之前就已经去世,随着外祖母的离去,贾家的彻底败落,自己和宝玉的婚事再也无人做主,黛玉才会最终魂归太虚幻境。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点一下文末“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