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杀功臣?刘邦和萧何说了十个字,真相大白

 昵称413468 2019-12-02

说到汉高祖刘邦,此人在建立千古伟业的同时,也背负着一个千古恶名——“杀戮功臣”。

冤枉他了吗?看看刘邦直接除掉或借他人之手除掉的大功臣吧,虽然没后世的朱元璋那样多,但也着实不少了。尤其是战功赫赫的“汉初三大名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刘邦硬是一个没留。

刘邦为什么要屠杀功臣?真的是因为韩信等人功高震主吗?后人为此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其实,刘邦本人已经说出了答案,而这个答案就清清楚楚地记载在《史记》里,在他与萧何的一次对话中。

那是高帝七年(前200),即刘邦称帝的第三年,远征匈奴大败而归的刘邦回到长安,见到萧何修筑的未央宫极为壮丽、奢华,顿时大怒,对萧何说了一番有名的话:

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萧何的回答也很经典:

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听到萧何这个解释,刘邦转怒为喜。

未央宫修建得壮丽是对是错?与主题无关,不予讨论。而从帝国一、二号人物的这番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中,其实隐藏着刘邦“杀戮功臣”的事实真相。

那就是振聋发聩的十个字:天下方未定,成败未可知。刘邦和萧何各说了一半。

按一般人的看法,项羽已经死了,战争已经结束,这天下已经是刘邦的了!

但是在刘邦和萧何看来,远不是那么回事!皇帝只是个名号而已,战争实际还没有结束,形势之严峻,恐怕不亚于当年的楚汉相争。

因为,当年的敌人是看得见的,而现在的敌人是看不见的!他们就隐藏在暗处,随时可能给刘邦和他的帝国致命一击。

刘邦永远不会忘记,他所拥有的一切,项羽也曾拥有过。

昔日的项羽和今日的刘邦,都拥有“天下共主”的身份,都拥有最大最好的土地,唯一的区别是:刘邦称皇帝,而项羽称西楚霸王。

皇帝也好,霸王也罢,不过是名号而已!

自以为大功告成而失去警惕的项羽,被他分封到各地的王爷们背叛,短短几年便失去了一切。

刘邦决不能让这一切重演,所以他选择了继续战斗。昨天的功臣很可能就是今天的敌人,而最危险的敌人,正是那些拥有地盘和自治权的王爷们。难道,当年的汉王刘邦不是项羽的功臣?

争夺天下的游戏一旦开始,不到最后,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就是胜利者!于是,韩信们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后世的朱元璋几乎杀光所有功臣,相比之下,刘邦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他要灭掉的只是雄霸一方的诸侯王,而非那些并不构成实际威胁的功臣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