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你12条职场“前规则”

 易智李老师 2019-12-02

中国大学生就业

权威   温度   深度

作者:叶心宇(河南工程学院

编辑:重庆大学新媒体中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丛林法则”。

职场亦是如此。

昌新安,资深管理咨询顾问、创业者。拥有近三年HR事务和十年HR咨询工作的从业经验,先后累计服务过七十多家企业。十多年的职场经验和观察,使他对那些职场江湖之道与职场“前规则”深有感触。对于毕业前后的大学生或涉世未深的职场新人,他梳理了十二条“前规则”与大家共勉。

1

1、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与成功者同步”。选择一位好的老板,学会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气魄,学习他在职场交往中的处事方式和谈判技巧;然后辅之以自己“忠诚+做事+专业”的工作态度,才是获得职场成功的一条捷径。

2、初入职场,要学会将心态归零。不管你来自何方、之前在学校如何叱咤风云、取得了多少荣誉、到了职场后,一切都是重新开始。你既不需要趾高气昂、目空一切、过于自负,也无需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过分自卑。保持一种积极、从容、兴奋和不卑不亢的学习心态去拥抱职场,才能更好、更快地得到成长和发展。

3、别把梦想当能力,眼高手低的结果有可能会让你得抑郁症。刚踏入社会的职场新人,由于对所处的职业环境和业务缺乏宏观把控,往往会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抱有很大期望。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工作过程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如果目标过大,对自己能力没有一个准确定位,就很容易产生压力大、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给职场生涯带来很大负担。

4、遇事正面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牢骚满腹不仅无济于事,甚至还可能会让别人对你的业务能力产生不信任感。有人说,员工与公司之间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关系,每个人在职场的价值都取决于他能够被公司利用的价值有多大。因此,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用积极的工作信念、状态和表现去创造高效有益的岗位价值,才是我们在职场生活中需要努力追求并践行的契约精神。

1

5、敢于在合适契机向领导说“不”,这是你被提拔的开始。作为一个职场新人,首先应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老板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一个专业领域内,员工甚至了解的比老板还要多。所以我们不应该拘泥在严格的上下层级体系中默默无闻,而是要敢于和老板进行交流沟通,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专业性建议。只有这样,才更容易得到老板的认可和赏识;其次,在工作要求上,合理的要求我们可以虚心接受、尽量满足。但与工作无关、不合理或是自己无法胜任的要求我们就要明确拒绝。这样非但不会给同事留下“老好人”的标签,而且还维护了自身利益,同时还有利于我们在公司内部树立专业的形象。

6、“早请示晚汇报,给领导提供多个方案”。这句话在网上讲烂了是因为现实中做不到的人比比皆是。汇报工作是一个主动性行为,它贯穿于职场工作的始终。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复杂且耗时长的工作,员工想当然会认为工作没有做完就不用汇报,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工作中,我们应分阶段、分步骤地将自己所掌握的业务信息、工作进度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时向领导汇报,这样不仅能显示出对领导的尊敬,让领导能及时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和项目进展情况调整战略决策和方案,高效完成工作目标,同时也有利于让领导看到你的工作态度和努力,进而对你的业务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直观感受。

7、工作态度比做事能力重要;做事能力比专业技术重要因为前者都可以放大或缩小后者。首先,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取得工作成绩的基础,它表现出的是人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即使起点低,但只要肯下功夫、脚踏实地,久而久之,工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如果一个人工作能力很强,却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态度,好高骛远,那他也必定不会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和发展效益;其次,专业能力指的是自己在特定岗位上所具备的完成工作内容的能力,大致包括任职资格、职业素质和自我职业管理三个方面。而做事的能力却涵盖了很多种,例如人际交流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协调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因此,态度决定高度,能力决定深度,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能力在员工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占了很大作用。

8、终身学习高效利用时间。我向别人吹牛,我是博士,从来不脸红,因为十多年来,我坚持学习,一天不学习浑身不舒服,早上六点起床看书是我十多年坚守的一个习惯。时间要挤相信总会有的,我曾在飞机上、高铁上完成了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的学习。

1

9、要投资自己的成长。我的原则是如果能用钱买到知识和经验,就不要通过实践和研究得到。本人近几年每年从网上购书有3000元左右,去北上广深等地自费学习平均每年花费5万元左右,为个人快速成长打下了基础。

10、大学毕业后如果对专业对口的工作根本不感兴趣,那就选择你喜欢的工作。如果大学毕业之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若你不忘初心,可以考虑曲线救国,先就业再择业,但请干一行爱一行,用心的人才不会被埋没。

11、能力比学历重要,但往往同等能力情况下,学历就成关键了。因为学历背后也代表很多东西。当然,除了能力、学历外,还有机会、资源等神奇的东西,它们共同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甚至命运。

12、别轻易离职,更不要随意换行业。一方面跳槽频繁往往攒不住钱;另一方面请坚信行行出状元,坚持十年你就知道行业积累比专业沉淀更有价值。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要关注能力是否有“质”的发展,五年内要关注职务或薪酬是否有“质”的调整,十年内要追求“开疆扩土”或“独霸一方”。

在昌新安看来,一路走来的追求卓越、进无止境、永远向前,主要源于自己强烈的成就动机、高标准严要求的自律、专业领域的不断精进以及聚焦专注的持续学习。

他说,大学期间最大的学习收益主要有三个方面:

Part

1

第一,专业学习奠定了职业之路他在刚入大学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认识还比较感性,当年报考志愿时还不曾有职业理想,也不知所读专业之未来;在校期间,他曾有一段迷茫和冲动——在校创业,甚至做过考研准备;后期归于理性,从转换成本及个人性格综合考虑,坚定了HR方向,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强化和巩固学习,继续攻读一所高校的经济学专业(自考本科)。这些经历,奠定了他的职业之路,特别是迫使自己养成早起学习的习惯,令其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受益匪浅。

Part

2

第二,课外锻炼开拓了发展之路。他大学之前一直都是班干部,大学时加入了系学生会,在当时的学生会干事中成为唯一一个大一就担任部长的同学;大二时与一位师兄合伙在校外开了一个书店。这些经历让他在无意识中练就了做事的能力和经营的思维,减少了职场再学习的代价。在工作中很受上级赏识,也成了他进入管理咨询行业的敲门砖——推动企业变革落地的能力比较强。他对做事的能力认知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推动一件事达成目标,其中也包括了整合资源、创造条件;他对经营思维的理解是站在上级甚至是老板、客户的角度去做事,统筹考虑、主动协同、聚焦价值、关注结果。

Part

3

第三,师者良言照亮了人生之路。在大学时偶然旁听了张贯一院长的一次主题演讲,他以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心想事成,梦想成真“。此言对昌新安的触动很大,他的体会是——人要有信念力量。闫继臣教授在大学课堂上不止一次说过:“大学毕业后三年可能还看不出你们的差别,五年就有区别了,十年差距就拉开了”。这不是要相约华山论剑,而是提醒同学们用这把尺子去度量自己的成长速度,不急躁不骄傲。他也以此做了职业生涯规划,为之拼搏,严格要求自己,定期反思改进,甚至更换平台。

他还记得翟趁华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句话,“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他所悟的是,选择不是拥有,而是舍得。选择前要想清楚,能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选择了就照单全收。这句话指引他在职场与生活中既要接受事物好的一面也要容下不好的一面,提升包容心,学会妥协,强大自己。

昌新安的生涯历程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和职场中人都会有很多启发。首先,学业生涯是职业生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前提。卡耐基曾说过,“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结合所学专业,对自身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有的放矢做好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为未来的求职和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次,生涯规划需要在探索、历练和践行中为未来做切实有效的职业准备。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生存法则和就业竞争环境的基础上,要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气概在探索、历练和践行中不断磨练自己、充实自己,进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学会选择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实践。

职来职往的江湖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N多年”,职场后来者悟透了职场“前规则”,才可以少走弯路,从心出发、从头做起、专注于行,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洪流所扰,厚积薄发,后来居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